正文 第13章不同癌症的應對之法三(3 / 3)

首先,醫務人員要意識到,對於本病,心理幹預配合放療常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資料顯示:合理的心理幹預對保證本病患者放療期間睡眠充足、增進食欲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具有重要意義。這說明心理幹預能改善鼻咽癌患者焦慮、恐懼和抑鬱的情緒,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並改善其生存質量、增強療效。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吳燕萍醫生等人應用音樂配合放射治療32例鼻咽癌的結果顯示,經音樂治療的患者SCL-90的9個因子分均低於治療前,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其次,醫務人員要充分關心和理解患者,經常與患者交談。通過介紹鼻咽癌及其治療的相關知識,盡可能地消除患者對本病及本病治療的誤解、恐懼和擔心,接受自身患有本病的事實,願意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應對心態;並將患者的興趣、愛好、特長挖掘出來,使他們從中得到樂趣,幫助他們提高控製能力。總之,通過交談、溝通及各種娛樂活動,努力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少患者臥床時間,避免其胡思亂想,調節心理狀態。

最後,要讓患者及家屬能夠正確認識到社會(家庭)支持的重要作用,並主動尋求(或給予)各種社會(家庭)支持,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讓患者能較自由地表達情感,共同討論治療中的各種問題;鼓勵患者盡可能生活自理,以淡化“患者角色”,使他正確認識自己的生命價值,從而振奮精神、增強生存意識和抗擊癌症的意誌。

即使鼻咽癌化療反應再大,也不要放棄

鼻咽癌患者圍放療期心身綜合反應常十分明顯。如果患者對放療缺乏正確的了解,擔心放射線對人體造成損害,當放射劑量增加時,一旦局部出現放射反應,不少患者有可能出現悲觀失望情緒,甚至放棄治療。心理支持對讓鼻咽癌患者順利接受放療是十分重要的。須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確定的照射範圍、照射劑量和照射療程製訂計劃,加強放療知識的宣教力度,強調積極預防,包括配合必要的飲食及中醫藥治療,是減SCL-90,即症狀自評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

少放療短期與長期不良反應,如口腔炎、放射性皮炎等的重要環節。對放療後已經出現皮膚反應、口腔黏膜反應等的患者,應給予及時、正確的處理和提供全麵周到的醫療服務。針對患者的臨床症狀進行心理幹預和健康指導,包括飲食方麵的調整,使患者能以較佳的心理狀態配合康複治療。

放療後,患者常常對空氣中的濕度十分敏感。陰冷、幹燥氣候往往會使患者出現鼻出血等症狀,這些症狀又會使患者驚恐萬分。對此,一是要做好防範工作,隨時調節環境中的濕度和溫度;二是要做好解釋工作。其實,隻要濕度一改變,通常相關症狀馬上就會消失,這是最好的安慰。

雖說EB病毒是鼻咽癌的腫瘤標誌物,但目前醫學上尚未肯定EB病毒就是鼻咽癌的病因。本病有無傳染性,目前也沒有定論。因此,要教育社會上的人們不要刻意回避鼻咽癌患者。

另外,由於放療的需要,有時在患者臉上要畫出紅線定位,且治療期間不能除去!這就要求人們不要歧視他(她)們。作為家庭的成員,更不能刻意回避、歧視和厭煩,應積極主動地陪著患者就醫治療,並給予生活上、物質上、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必須一提的是:鼻咽癌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而且癌細胞有可能會經血行轉移到腦、肺等器官,有些患者會因此陷入絕望狀態,出現精神反常,甚至自殺。醫師與家屬要善於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主動關心、體貼他們;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要第一時間與其家屬溝通,嚴加看護,做好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