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個月裏,希特勒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收到了很多好消息。8月3日,張伯倫派下院議員倫西曼赴捷“調查”,並充當蘇台德危機的“調解人”。實際上他的真正使命是為把蘇台德區轉交給德國人鋪平道路。6月8日,德駐蘇大使弗裏德裏希·瓦爾納·馮·德·舒倫堡向柏林報告說,蘇聯極少可能出兵保衛資產階級國家捷克斯洛代克。德國駐波蘭大使馮·毛奇不斷向柏林報告說,波蘭不但不願讓俄國人假道以軍隊和飛機援捷,而且對捷克的特青地區垂涎欲滴。
希特勒也不忘記對與捷克斯洛伐克有領土爭議的匈牙利作工作。8月23日,希特勒在接待匈牙利的攝政霍爾蒂和匈牙利政府成員時,別有用心地挑動他們說:“誰要想坐席,至少得幫廚。”
在內外交困之下,9月5日,貝奈斯總統在赫拉德欣宮召見了蘇台德人的領袖孔特和西伯科夫斯基,要他們書麵提出他們的全部要求,不論什麼要求,他都答應接受。但是,希特勒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國家。他所擔心的正是貝奈斯的這一手。9月7日,根據柏林的指示,亨萊因以捷克警察所謂過火行為而中斷了同捷克政府的一切談判。
此後,歐洲的緊張氣氛日甚一日。9月12日,在紐倫堡納粹黨大會的最後一天,希特勒的閉幕演說通篇充滿了對捷克國家及其總統的粗暴攻擊和惡毒咒罵。
希特勒的演說成了蘇台德區叛亂的信號。但是捷克人並沒有驚慌失措,捷克政府立即宣布戒嚴,派兵平息了叛亂,並控製了局勢。亨萊因逃往德國,宣布隻有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時,法國人也開始坐立不安了。9月13日,法國內閣整天開會,內閣認為,戰爭迫在眉睫,但法國是否應當根據條約履行對捷義務,內閣意見存在嚴重分歧。最後,達拉第要求張伯倫設法火速同希特勒談判。當日23時,張伯倫急電希特勒,提議立即飛往德國以尋求和平解決辦法。希特勒欣然應允。
1938年10月6日,在德國的支持和操縱下,斯洛伐克宣布成立自治政府,不久以後盧西尼亞也起而效之。這樣,本來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便陷於分裂狀態。
1938年10月21日,希特勒下達了武裝部隊必須隨時準備清算捷克斯洛伐克的殘存部分的命令,以便占領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
1939年3月初,由德國人鼓動的斯洛伐克和盧西尼亞的分裂活動已經鬧到布拉格政府必須作出決定的地步。捷克政府決定采取斷然措施,並於3月6日和9日,先後下令解散了盧西尼亞和斯洛伐克的自治政府;又下令逮捕積極從事分裂主義活動的斯洛伐克總理蒂索、都卡和杜爾坎斯基,並宣布在斯洛伐克實行戒嚴。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維護自己國家統一的行動,給希特勒提供了幹涉的借口。3月13日,希特勒在柏林召見蒂索和杜爾坎斯基,要求他們宣布斯洛伐克“獨立”。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同日,盧西尼亞也宣布成立獨立的“喀爾巴懺—烏克蘭共和國”。
至此,布拉格政府手中隻有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兩塊捷克人的土地了。在解決捷克斯洛伐克這塊剩餘土地時盡量做到合理合法,3月14日深夜,希特勒召見捷克斯洛伐克新任總統哈查和外長契瓦爾科夫斯基。
當時,德軍已陳兵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邊境,並已占領捷克的重要工業城市摩拉夫斯卡—俄斯特拉伐。
3月15日3時55分,在希特勒、戈林和裏賓特洛甫的強迫下,哈查在《德捷協定》上簽了字。
3月15日清晨,德國軍隊未遇任何抵抗便侵入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3月16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在德軍侵入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同時,匈牙利軍隊也開進了盧西尼亞。第二天,盧西尼亞並入匈牙利。
同日,斯洛伐克“總理”蒂索將德國人為其起草的請德國人“保護”的電報發往柏林,希特勒當即慷慨應允將斯洛伐克置於德國的保護之下。隨即,德軍開進了斯洛伐克。
至此,捷克斯洛伐克已經不複存在了。希特勒兵不血刃達到了“綠色方案”所要達到的全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