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消化不良老偏方,肚子不脹胃口好(1)(2 / 3)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先找到足三裏穴,它位於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處;再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此穴,以帶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堅持2~3個月。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它會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這時就會有過量氣體積聚在一起,形成胃氣。這時,吃下的東西被迫滯留胃中,不能及時送到腸道,那些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在胃裏麵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同時也會出現胃脹的症狀。

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係統症狀,我母親上了年紀後,飯後也常常腹脹,後來她從一位老中醫那裏學了一招,腹脹情況就好多了。這一招很簡單,就是按摩足三裏穴。足三裏穴不難找,就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也就是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處。按摩時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以帶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堅持2~3個月。

消化不良型的腹脹一般是由於胃動力不足、消化酶分泌減少引起的。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裏有生發胃氣、燥化脾濕、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則發現,針灸刺激足三裏穴可使胃腸蠕動變得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性,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此外,還可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雖然針灸不適合自己在家裏操作,但我們可采用長期的按摩,一樣能起到提高消化能力的效果。

治療消化不良、腹脹的穴位還有很多,除了足三裏穴,平時還可配合按壓中脘穴(足三裏穴和中脘穴位置圖解請見第161頁圖)。這個穴位就位於肚臍上方四指寬處,我們平時吃飽後摸肚子時,有意無意都會按到,按一會兒這個位置,總會覺得肚子舒服很多,沒那麼飽脹了。按壓這個穴位的方法和按壓足三裏穴一樣,也是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以帶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堅持按壓可和胃行氣,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悶脹感。

按摩穴位的效果隻是暫時的,遇到腹脹時如果按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也可吃些助消化的藥物,比如常用保和丸、舒肝健胃丸等。

還需提醒的是,腹脹的原因很多,並非全是由單純的消化不良引起。45歲以上的人由於消化功能減弱,會導致功能性腹脹;新生兒吃奶後會出現生理性腹脹,這與消化道發育不成熟有關,問題不大。需要當心的是病理性腹脹,可能是由腹腔器官病變引起,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便秘、胃腸道腫瘤、膽管及胰腺等消化道疾病等,又或是泌尿道、生殖道感染及腫瘤。建議腹脹長期不愈,超過2~3個月的人,應進行幽門螺杆菌檢查。長期腹脹、腹痛的中老年人最好上醫院查查大便潛血,或做個胃腸鏡腫瘤排查。

3.節日飽食後腹脹,菠蘿木瓜幫到你

症狀:食積引起的腹脹,功能性消化不良

老偏方:

①食積時吃幾小塊菠蘿或木瓜;也可將菠蘿1個,搗爛絞取汁液,每次取半杯,用涼開水衝服。

②取陳皮、砂仁各5克,烏梅3克,泡茶飲用,當天喝完。連喝1~3天。

通常在節日期間,人們吃得都比平常多,似乎天天在跟吃打交道,聚餐、零食輪番上陣。每次節日過後,來門診消化科看病的,大多是因為吃太多而導致腹脹、消化不良的人。就連我自己也抵製不了美食的誘惑,比如粽子、月餅等,經常會因吃太多而導致腹脹。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不直接吃藥,而是買點水果回來吃。

能促進消化的水果有很多,夏天我比較愛吃菠蘿。菠蘿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榨汁,將菠蘿1個,搗爛絞取汁液,每次取半杯,用涼開水衝服,可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有助於消除飽脹感。如果找不到新鮮的水果,就直接買菠蘿罐頭吃,效果也不錯。

菠蘿又叫鳳梨,是夏令醫食兼優的時令佳果,它味甘,性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過,菠蘿可以健脾胃、固元氣。菠蘿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B族維生素、維生素C、磷、檸檬酸等物質,具有解暑止渴、消食止瀉的功效,可用於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病症。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菠蘿果汁中含有一種跟胃液相類似的酶,可以分解蛋白,幫助消化。菠蘿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讓胃腸道蠕動更順暢,有便秘困擾的朋友,每天早晨時食用一片新鮮的菠蘿,能很好地緩解便秘問題。夏天常吃點美味的菠蘿,不僅清除暑熱、消除咳嗽煩渴,還可以降低血壓、稀釋血脂,能預防脂肪沉積,有利於減肥。

當然,菠蘿不是每個季節都有,如果沒有菠蘿,還可以吃其他有助於消化的水果來代替,比如木瓜。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稱,它味甘,性平、微寒,歸肝、脾經,可消暑解渴、潤肺止咳。它含有的木瓜蛋白酶會幫助消除肉食積滯,有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