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方子有溫補腎陽、健脾暖胃的功效。方中的牛肉富含蛋白質和足夠的維生素B6,可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可以有效補血養血。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富含結合亞油酸,有抗衰老作用。花生是全世界公認的健康食品,中醫認為它可調和脾胃、補血止血,適合營養不良、脾胃失調的人吃,胃酸過多且胃寒的人吃花生還可減少胃酸分泌,避免潰瘍發生。花生的功效還有很多,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的功能,可以減少冠心病的發病危險,防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很適合中老年人食用。紅棗又名大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防治骨質疏鬆、貧血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第二個方子有補氣、健脾、養胃的作用。猴頭菇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中醫認為,猴頭菇性平味甘,有利五髒、助消化,還具有健胃、補虛、抗癌、益腎精的作用。黃芪、黨參都是補氣的著名中藥材,黃芪益氣固表,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之證,可增強抗病能力。黨參也擅長補氣,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語音低沉、氣短的人都可多吃。黨參還能養血,實驗證明,黨參能使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增加,因此,氣血兩虛、貧血、胃口不佳的人最適宜服用。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與黨參共用,能健脾胃,起到增加食欲、止瀉的功效。母雞肉補氣補血,且蛋白質含量高,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貧血、久病虛弱等人士有很好的食療作用。不少氣虛、臉色蒼白、倦怠無力的人,服用了這個方子幾次,就直說效果好。
上述方子其實適合大多數人在冬季進補,每周服用兩三次為佳。除了服用藥膳外,冬季不妨多吃“紅色食物”。“紅色食物”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礦物質,可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人體抗寒力,同時還能溫補氣血,增加食欲。紅色食物有兩類,一類是含血紅素的肉和肉製品,如羊肉、牛肉等;一類是顏色鮮豔的蔬菜水果,如胡蘿卜、紅薯、紅棗等。
另外,冬季進食油膩食品多,還可適量喝點紅茶,紅茶幹茶呈黑色,泡出後茶水是紅色的,醇厚幹溫,可去油膩、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紅茶與綠茶不同,綠茶含有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況下刺激性更強,而紅茶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冬天胃寒不舒服以及吃太多生冷東西感到胃部不適的人,可以在紅茶中加入一些黑糖、生薑片,趁溫熱慢慢飲用,有暖胃的功效。但注意,紅茶中的鞣酸會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有貧血的人不宜喝。還有,患慢性腎病、精神衰弱以及胃火旺盛的人都不宜喝紅茶。
《黃帝內經》還提到一個四季養生規則:“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意思是說,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天氣炎熱時也不要過分吃生冷食物,也要吃點溫性的食物把陽氣補回來,而冬季不宜一味注重進補溫熱的東西,還要適量吃點滋陰生津的東西,比如黑木耳、白菜、銀耳、枸杞、梨等,有助於平衡陰陽,不至於因為進補而出現虛火旺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