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修煉靜心(10)(2 / 3)

和他人談談你的煩惱找一個值得依賴的人,傾訴你的煩惱,他(她)會幫助你走出憂慮的陷阱。

多做運動

忘掉煩惱最簡單的方法是多做運動。每一種活動都有助於趕跑煩惱怪圈。散步、慢跑、去健身園鍛煉鍛煉、放放風箏或遊遊泳……運動能夠消除緊張,驅散低落的情緒,使你重新恢複失去的自信。

當我們能嫻熟地管理自己的煩惱的時候,當我們不會被自我折磨式的煩惱奪去生活樂趣的時候,我們就能獲得靜心及靜心給予我們的能量,我們就能擁有歌德所提倡的“當不幸降臨,能夠承受它”的力量。

懂得專注

能支配自己精神的人,比攻取一個城市的人還要偉大。

He who can master his own mind is greaterThan the man who can conquer a city.

如果A是成功,那麼A=X+Y+Z,X是工作,Y是遊戲,Z就是閉嘴不說話。

If a is a success,then a equals x plus yplusZ.work is x;y is ; play;and z is keepingYour mouth shut.

如果不能專心一意,你的手指就容易因此變得遲鈍,你的腳步也會因此變得慌亂,你的聰明的頭腦也會因此變得模糊混沌,你的兩眼也會因此發出無神的陰光,美麗將自何而來呢?

所以要學習專注,一個簡樸的人,她的心誌必定是專注的。美國曾做過一個研究:篩選及追蹤1400位天才兒童,觀察他們日後的發展。結果研究發現,“天才”並非成功的保證,很多天才兒童後來默默無聞。他們成功與否的最大區別在於:

能否將精神用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也就是說,專注的人才能夠成功。

我們所說的靜心,其實是要我們鍛煉我們的這顆心,不要被周遭的事物引誘、分散,被外界牽著鼻子走,否則就會失去專注。我們要將這份功夫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不會因為別人的責罵、淩辱,自己的心就亂掉了,這是一個人保持靜心的起碼能力。

當麵對很多工作時,我們常常會心煩意亂,無法專心來一樣樣去解決,去完成,常常會有焦慮不安,總是惦記著其他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最終總是哪一樣也沒有做好。記住一句忠告吧:永遠不要同時抓兩隻兔子。什麼事物對一個人來說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呢?天底下隻有一個人能決定,那個人就是自己!當你發現自己的生命意義時,就會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其實我們每一刹那都可以快樂,隻要將自己的心態轉變一下。

人總是先發現生命的裂口,察覺生命的殘缺,然後湧現出一種動力,才能改善生命存在的狀態,最後達到完整、統一、和諧的狀態,而有了生命的喜悅。

有一個農夫,又有房子又有田地,境況十分富裕。有一次,他花錢雇了一條狗——想讓它趕走闖進院子裏的流浪乞兒,並給他燒烤麵包,給他天天澆灌的收拾菜園。

那狗兒謀得了職業,盡力想把工作做好。

這一天農夫去趕集,待他回到家裏一看,菜園也沒有收拾,麵包也沒有烘烤;而更讓他加倍惱火的是:小偷爬進了院子,把倉庫偷了個精光。

農夫哇啦哇啦大罵那狗兒。對於每一樁過失,狗兒都有一番辯解:為了收拾白菜的苗床,它把烤麵包的事放下了;收拾菜園吧,沒弄完,想想已經到守院子的時候了;至於小偷光顧的那一刻,正好趕上它想去烤麵包。

要水發出蒸汽的力量,必須先把水燒到220度。200度不夠,219度也辦不到,水一定要極度沸騰才能產生蒸汽,才能轉動機器,推動機器,帶動火車。而我們很多人就想用溫熱的水或未沸騰的水去拖動自己的生命列車,為了細小的原因,拋掉現有的成就,而去挖取另外一口新井。遇到一點小挫折,就灰心喪氣,一聽到別人功成名就於其他事業,就不顧適不適合自己,想跟著跳槽。不成想牆頭草是不會靜止的,因為它永遠觀望兩邊,在觀望中蹉跎生命,總是不能向前突擊、出人頭地。

做成一件事情,有許多“充分條件”是必須要有的。成功需要的充分條件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好高騖遠,也許在你羨慕遠山的壯麗和雄偉時,你會忽略就在腳下的陷阱或絆腳石。

很多人都羨慕學識淵博的人,總希望自己也能夠修煉得左右逢源,八麵玲瓏。這些人卻忘記了一點:博很容易變成雜、變成淺。就拿武功來說,少林寺七十二項絕技從來就無人練全,縱使天資甚佳,也隻能學得一半。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武學造詣。

其實最怕的是,學每一樣都沒有耐心,做每一樣都不專心,而又貪多求博,到頭來仍是平平無奇。我們應該選擇自己容易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專心去做,才能培植出自己的實力。

靜觀萬物

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耳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