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修煉靜心(10)(1 / 3)

“不要自尋煩惱”這是一句幾乎成為現代人口頭禪的話了。人生在世,誰沒有煩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認真分析一下,其實現代人最大的痛苦,並不是來自於一些不可避免的事,而是“庸人自擾”。我們常會犯下“無病呻吟”的毛病,到了最後,卻是“自討苦吃”,甚至更糟。因此不要讓憂愁、恐懼、哀傷等等自毀的情緒,像白蟻蛀蝕木頭一樣,盤踞在你的心頭。

麻煩不來找你,絕不要自找麻煩。明天沒有到來,會發生什麼事、會出現什麼轉機,誰也無法料到,我們就不要在今天就先自我找碴,負擔起明日的煩惱來。馬克·吐溫晚年時說:

“我的一生太多在憂慮一些從未發生過的事。”未來的命運雖不可測,但不斷預支著未來的不幸,不是破壞了現在的好心情嗎?未來的不幸不一定會發生,然而憂慮會讓我們失去心中的平靜。

有一句俗話說:“你無法不讓鳥兒飛過你的頭頂,可是你可以不讓鳥兒在你頭上築巢。”

“如果我們永遠能夠坦然地享受上天每天賜予我們的財富,那麼我們也應該有足夠的力量去承受痛苦,假如不幸降臨的話。”大詩人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哲學:生活中每一刻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盡情享受和珍惜每一天。歌德還說:“人生的每一刻都是永恒的代名詞。”所以他讓維特下定決心:“我要不斷進取,不再為命運帶給我們的一點不幸而反複抱怨,就如我一向所做的那樣。我要享受現時現地的快樂,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生命是如此寶貴,我們不應該用苦思和煩惱來毒害她。正如《浮士德》中寫道:

“我讓她明白,生命是為生活而存在;不要在憂鬱、幻想和沉思中逃遁,隻要活著,就要活得生氣勃勃。”

心理科學研究表明,對問題和危機的思考方式和方法,決定了我們的健康與幸福。而且無數研究表明,好冥思苦想的人一般有多重心理障礙:

她消極估計自己目前的狀況、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她們不知道如何改善自己心情的方法,也不知道如何能重新駕禦自己的生活。

她們很難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

她們不僅過於反複思慮自己的困難情況,她們還容易過於操心他人的事。

好冥思苦想的人還總認為自己內心的事與他人無關,很少信任別人,總是試圖獨自解決問題。

所以,她們往往容易陷入煩惱的漩渦而無法自拔,久而久之就丟失了信心和生活的樂趣。就是我正在編寫這本書的期間,北京林業大學一女生,就因學習壓力,同時又不能排除感情上的挫折,竟縊死在自己的宿舍內。倘若她沒有滿腹心事,不擔憂,能妥善化解煩惱,又怎能這麼年輕就輕擲了自己的生命。擔憂太多的後果是多麼嚴重!

這裏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被派到非洲去賣鞋,當他到了那兒很失望,寫了一封信給公司老板說:“老板,你要失望了,因為這裏的人不穿鞋,我想我們的鞋會賣不動的。”老板派出另一個人去看看,那個人去了之後非常興奮,寫了一封信給公司老板說:“老板,你要開心了,因為這裏的人大多沒鞋穿,我想我們的鞋的市場會很大。”

這個故事常常被用來鼓勵人們要有積極的態度來生活。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會發現,事情並沒有當初想象的那麼糟糕。

其實,一個常會“負擔明日煩惱”的人,通常是較傾向於悲觀主義色彩的人;而一個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人,則是樂天派的人。在日常生活裏,胡思亂想引起的身心煩惱,相信每一個人都經曆過,在事情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之前,我們實在不用過度地悲傷,不要在今天就負擔起明日的煩惱來。人生有時很奇怪,你所擔心的事通常不會發生,而你壓根沒有想到的事反倒發生了。今日不知明日事,何必自尋煩惱呢?唯有現在,才是你握得住的。不少事是好是壞,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的想法,快樂煩惱是一種自我選擇,快樂掌握在你心中,不要自煩惱,你就清靜了。

富蘭克林·皮爾斯·亞當斯(Franklin Pierce Adams)以失眠為比喻,說:“失眠者睡不著,因為他們擔心會失眠,而他們之所以擔心,正因為他們不睡覺!”

我們該怎樣對待不可避免的煩惱,不讓它們攫取我們處世的鎮定呢?這裏歸納了呢心理學中的有益忠告,不妨試試:

鎖定煩惱

每天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對一些事的考慮和擔憂。然後客觀地分析分析,你是否陷入了庸人自擾的境地。問一問自己,是否經常為別人操心?或者為了某件事而絞盡腦汁?同時也記下問題出在哪裏:是不是常常把責任歸結到自己的身上?記下你是否和你所要好的朋友談過自己的煩惱?

如果感覺到是無法獨個兒排解的煩惱,你應該每天騰出一個固定的位置,花上半小時,記下腦子裏掠過的思緒。在特定的時段、特定的地點鎖定你的煩惱,這樣可以防止你陷入危險的長期煩惱之中。

分析煩惱

問一問自己:“我到底為什麼事煩惱?”“我想改變什麼?”“我應該怎麼辦,才能達到期望的目標?”“我這樣鬱悶著,於事於己有利嗎?”“我具體應該做什麼?”“不想它是不是更好?”如此分析,煩惱自當有一個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