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陸續傳來,董卓大軍南下荊州,袁術調兵進攻江東,這時,他感覺時機成熟,果斷出手。
魯肅讓廣陵太守李真和都尉孫平率領一萬步兵留守。
早有準備的中郎將龐德率領一萬三千騎兵和一萬步兵出擊陰陵城,孤立駐守鍾離城的紀靈,並在五千水兵的協助下,奪取淮河兩岸縣城,以及郡治壽春城。
魯肅本人卻帶領五千丹陽兵,五千騎兵和一萬步兵經合肥,直奔廬江郡郡治舒縣,同時,阻擋袁術的援軍,為龐德占領北部諸縣爭取時間。
水軍主力艦隊攜帶五千步兵,逆流而上,巡視長江,配合陸上戰爭;並根據戰局發展,擇機占領襄安和臨湖兩縣,與舒縣形成犄角之勢,便於防禦袁術的反撲。
現在九江郡和廬江郡內部空虛,大軍已被袁術調走;而袁術橫征暴斂,生活奢侈,在兩郡很不得人心,若不是懼於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怕是諸多大族早已反叛了。
而魯肅本身淮南土豪,在當地名聲甚佳,如今強勢崛起,未至弱冠便掌控廣陵郡,施仁政,輕稅賦,安置流民,招撫山賊,撫平戰爭創傷,廣陵郡迅速發展為一片人間樂土。
九江郡的土豪和百姓,對廣陵郡的政策既羨慕又嫉妒,不由對袁術更加怨恨。
揚州士族和土豪遠離中原,政治地位較低,沒有多大的政治追求,更看重到手的實際利益,而不在乎誰來統治,而魯肅實施的這種寬鬆政策,無疑對他們有很大的誘惑力。
魯肅大軍從東城縣直奔合肥縣,當地縣令見魯肅如此多的大軍,他根本無力抵抗,立即出門投降,東部幾縣傳檄而定;他留下五千步兵駐守合肥,保護大軍退路,隨後帶大軍殺入廬江郡。
魯肅大軍一動,袁術安排的斥候便已知曉,立即飛報袁術,而此時袁術尚遠在潯陽城。
袁術接到彙報,立知大事不好,徐州定是趁火打劫,立即領兵回援,不過等他到達居巢縣的時候,舒城已開門投降;太守袁胤和都尉樂就被俘虜。
舒縣地處平原,西部不遠是大別山,東部不遠是巢湖和連續的丘陵地區,舒縣正擋在兩者間的缺口上,他即便想北去支援,道路已被魯肅切斷而無法通行。
且隨後壞消息不斷傳來,巢湖水寨被占領;襄安縣和臨湖縣亦被占領;樅陽縣和水寨被占領。
袁術被嚇得麵如土灰,他已被包圍,紀靈肯定是凶多吉少,且現在孫堅舊部已去江東搶奪地盤了,暫無援兵,即便把他們調回來,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楊弘也沒有好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是失去大將紀靈和他所轄的官兵,袁術將失去對孫堅舊部的節製而走投無路。
於是向袁術建議,與魯肅和談,以現在占領的地盤為界,雙方停戰,條件是歸還紀靈和所轄兵馬,否則雙方將會不死不休,與其死磕到底。
袁術知道形勢嚴峻,後果很嚴重,於是立即采納了楊弘的建議,派主薄閻象前去舒城與魯肅談判。
不過,他內心對士族和豪族的怨恨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怪不得董卓和高順不重用士族和豪族,反而處處打壓他們,就是因為他們太反複無常了,稍不注意便反叛起事,此後務必對他們嚴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