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縣,乃是北海郡治所所在,劇縣,在孔融這幾年的努力發展下,早已變為一所大城,城高而牆厚,更兼護城河之利,雖然此時的北海城內沒有了武安國,更沒有了其它大將,然而,即便如此,管亥一時三記得想要攻破北海城亦不是什麼易事。
此時的青州情況確是相當的嚴厲,整個東萊郡,北海郡大半都已經失陷於黃巾賊眾之手,前幾日韓浩還守著都昌城的,可是如今,亦是隻得退守至平壽,營陵一帶。
劇縣內,此時的孔融,已不複當初的風彩,連續的大戰,即使連他這種不上戰場的人,亦是覺得累得可怕。
城內沒有大將,更是沒有一個可領兵的人,就這麼一直被管亥圍著整個劇縣打,城內大軍士氣早以是落得了最低點,即便連孔融這從不打仗的人亦知道,如此下去,怕是整個大軍都將崩潰掉。
此時的孔融多少亦是有些後悔於自己輕視於那些武夫了,他是孔子二十世孫,兼學的是儒家經典,儒家雖講究六藝之說,但六藝裏麵亦是要分主次的,禮、樂、書、數、射、禦,射與禦當是排最後的。
正巧,孔融為建安七子之首,正是極度鄙視於隻習武,不知禮、樂的武夫的,以前的武安國是,以後其它的武將也將是。
隻是此刻,孔融卻是多少有些後悔於自己的輕慢,當然,也隻是多少有點而已,若真要重來一遍的話,相信孔融仍然會是現在這樣,完全的無視於武將的存在。
城內,原本唯一的一位大將武安國,也因為討董之時,受傷而退出了整個曆史的舞台。到如今,劇縣內,能算得上大將的也隻有一個宗寶了,可惜宗寶這人,說好聽點那是個將,若說不好聽點,也就比別人多點蠻力而已,若不是孔融在北海郡這麼多年,深得民心,劇縣民眾自發上城拚死守城的話,估計,也不用方寧再來了,北海早就被管亥給平掉了。
且說方寧帶著典韋引著大軍一路急趕到劇縣外,卻見得個劇縣早已經被管亥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一路急行而來,方寧軍也是疲勞得緊,當下不敢怠慢,遠遠的在離劇縣十裏外便停了下來,讓人打火做飯,好生休息,隻待與城內的孔融等人取得聯係,以備明日大戰,一邊又著人去打探韓浩,史渙的消息。
且說,方寧這邊也因為大軍一路急趕,早已疲憊不堪,也不敢就這麼冒失的就領兵衝了上去,畢竟那管亥帶著幾十萬的人呢。隻等得天黑,讓典韋引著一票人馬,徑直殺到劇縣城外,引弓把個信息給傳遞了進城內,邀城內的孔融到時候一並引軍出城來攻。
說起來,管亥也是挺不容易的,當初張角死後,他不願參與到張梁,張寶兄弟的爭權當中,合著其它黃巾軍中的大將一起,各自領了一票兵馬逃了出來。
管亥乃是青州人士,早些年他還有個表兄弟,管承也一直在青,徐沿海一點做著些無本的買賣。整日裏在海上漂來漂去的。
管亥也沒了個去處,索性也就隨了那表兄弟,來了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