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出兵支援呂布,卻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這件事情此刻就不是如方寧想得那麼簡單。
方寧仍然在猶豫著,雖然青州現在已經有六十五萬大軍,可是真正受過訓能上得了戰場的,也就青州原本的那二十來萬人而已。新得的這些黃巾軍才剛剛歸降,還需要有人去鎮守,青州邊境上也同樣需要派大軍去駐守,七七八八一算下來,輪到方寧這的時候,兵馬也就跟當初的一樣,能用得估計也就個四五萬左右。更何況,青州剛經過曹操的一場大場,正是需要方寧安定民心的時候,若此刻再出兵,再度打仗,老百姓是否會怕?是否會擔心而變得恐慌?青州會不會再度陷入大亂?糧草呢?夠了嗎?等等等等這些問題,所以此刻的方寧猶豫了。
隻是等方寧接到了高順的信後,方寧卻不顧一切反對的意見,出兵兗州。
因為高順被因在了牟縣。因為高順,因為曹性,更因為張遼張文遠這員虎將。古人重恩義,也因此,方寧此刻滿腦子的就是想著如何以布恩惠於張遼,高順二人,以求能收得這二人之心。
恩惠這種東西,真的很奇妙,若是對於一個知恩圖把的人來說,那收到的回報,絕對會比你施舍出去的,所要收獲大得多。當然,我們並不排除那種有把別人恩惠當成理所當然的這種人,更或者有那種恩將仇報的人。但至少,方寧相信,張遼,高順二人,絕對是那種辭別恩圖報的人,若有恩於這二人,必將有所得。
其實,施恩惠於人這種事情,也是一個技術活兒,有的時候,並不一定說要施予當事人頭上才會有效果,有的時候,把恩惠這種東西,施加在當事人的親朋好友身上,效果或許會比施加在當事人身上更好。
就比如,現在被困在牟縣的高順。
高順是一位很有原則性的男人,他忠誠,他剛直,他大義,他老誠持重,他膽大心細,他幾乎具備了所有北方男人應該有的優點。
但是,也因為他的這些性格,所以高順很不討呂布這個主子的歡心,常常的被邊緣化,在呂布手下八健將中,也唯有高順才是墊底的,而倒數第二的則是張遼。
或許有的人會很奇怪,以張遼,高順的才華,隻要不是個瞎子,都能看得出來,比之候成,宋憲那幫子廢才,那是好了千百倍不止的。
然而,對於呂布來說,這二人,卻是太過於剛直了,高順的正直敢直諫這些故事我們也不去說他,隻因史上關於他的資料實在太少,說了圖惹人爭議。
我們隻說張遼,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一生經曆大小戰陣無數,然當已逍遙津處二千騎退孫權十萬大軍為最,後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征東吳之時,被東吳小將丁奉射中腰部要害,後回許都不治身亡。死後,魏文帝追封其為“剛候”。
一位能以“剛”為諡號的男人,可想而知這個男人生前的功績與性格。這是一位如鋼鐵一般的漢子,寧折勿撓。
且說方寧這邊,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想要得到張遼,高順這兩員大將,自然隻有先大大的打上一手感情牌——在人家最危難的時候伸出你的手,去拉他一把,相信,隻要是個人,都會去感激你的。
這打感情牌,有的時候其實也是很需要技巧的,比如現在,方寧把這第一張感情牌先扔在了高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