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撒哈拉奔襲(1)(3 / 3)

突然英軍的炮火在前邊組成了一道火網,德軍坦克掉轉車頭,飛快地向後跑去,把波納斯的第8機槍營扔在了後邊,在英軍火力的阻攔下,第8機槍營無法後撤。

翌日,4月12日,一場猛烈的沙漠風暴開始了。隆美爾命令利用風暴作掩護,在下午3點半鍾組織一次新突襲。然而就在發起突襲之前,風暴減小,裝甲師師長施特萊徹問他是否停止進攻,隆美爾的回答是照舊進行。

但攻擊的結果仍舊同前一次一樣。下午6時,坦克團指揮官奧爾布雷克回來報告說,他的坦克無法突破敵人的防線,並且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從戰鬥開始時的161輛坦克,減少到不足40輛。71輛最新的3型坦克,現在僅剩9輛。

13日深夜,波納斯的第8機槍營奉隆美爾之命再次發起攻擊,為坦克團在拂曉前的進攻築起了一個橋頭堡,但結果卻被英軍盡數砍倒,500名士兵中,隻有116人在夜間逃脫,機槍營指揮官古斯塔夫·波納斯和他手下的許多士兵陣亡了。

隆美爾憤怒至極但又茫然不知所措,他暴跳如雷地命令施特萊徹下午4時再次發起進攻。但施特萊徹拒絕了。

圍攻圖卜魯克的失敗使隆美爾的威信驟然下降,士兵中開始有人反對隆美爾了,認為隆美爾寧願毀掉大批優秀士兵,也不肯做好適當的準備再發起進攻。

為此,隆美爾去看望了遭到重創的第8機槍營的殘部,鼓勵他們說:“隻要大家再接再厲,我們很快就將到達開羅。”

“戰斧”計劃夭折

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上將近日來連連遭到統帥部的指責,自隆美爾進入非洲以來,英軍接連敗北,引起了國會議員們的責問。作為中東總司令,他感到有必要實施反擊,把那隻“沙漠之狐”趕回圖卜魯克以西去。

他把自己的計劃告知了丘吉爾,丘吉爾連聲說好,並將此命名為“戰斧”,意指要用斧子狠狠地砍斷伸入埃及的狐狸之爪。

經過精心準備後,6月15日,英軍的部隊沿著河岸平原和高原向前開進。

當英軍衝至德軍陣地前沿時,已經整整等了一夜的德軍立即實施了反擊。

在灼熱的高溫和令人窒息的塵霧中,雙方的士兵進行了殘忍的拚殺。

英軍的“馬蒂爾達”坦克吼叫著衝進敵陣。德軍的重機槍子彈和37毫米的反坦克炮彈像雨點般射向英軍的坦克,但絲毫不起作用。

德軍沒有任何辦法對付這種坦克。

英軍的坦克繼續向前衝去。

一門門反坦克炮,一挺挺機槍在履帶的碾動中成為粉末。

隆美爾在情急中想起了88毫米高射炮,何不用它來試一試呢?

這一嚐試竟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輛輛馬蒂爾達坦克在88毫米高射炮麵前轉瞬間化為泡沫。坦克專家終於找到了對付“馬蒂爾達”坦克的辦法。12輛從高原一側進攻隘口的英軍馬蒂爾達坦克,有11輛被88毫米高射炮擊毀;另有6輛從海岸逼近的馬蒂爾達坦克,亦有4輛在陣地前被德軍擊毀。

“德國非洲軍”的士兵在利比亞普蘭尼加附近的一曆史遺跡旁休息。隆美爾創造了奇跡。戰鬥結束後,一名被俘的英軍少校要求看一看摧毀他坦克的大炮,當88毫米高射炮擺在他麵前時,他說:“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飛機的高射炮打坦克。”

不知道這一秘密的英軍猜測,這是3型和4型坦克發射的一種令人震驚的炮彈。

6月16日,雙方的坦克戰更加激烈,傷亡人數呈直線上升。

形勢對德軍不利,因為一比一的拚法,隻會耗盡德軍的戰鬥力,而英軍的增援部隊正源源不斷地湧上來。

隆美爾坐在指揮所的炮彈箱上,緊鎖著眉頭,用手輕輕地撫摸著脖子的熱瘡,這是撒哈拉沙漠給予他最好的賞賜。

他站起身,鑽出指揮所,望著不遠處一條曲折蜿蜒的公路,頓時有了主意。

他返回指揮所,立即電告第15裝甲師撤離卡普諾,與第5裝甲師平行向南推進,全力打擊英軍的側翼。然後,衝向哈勒法亞海岸。他要以此切斷英軍的退路,解除英軍對哈勒法亞隘口的包圍。

第5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接到命令後,立即向前突進,次日清晨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英軍始料不及,倉促向南撤退,以避免被殲。

韋維爾將軍得知隆美爾從背後向英軍發起攻擊,英軍處境不利時,就親自趕到戰場,但他也無法挽回局勢,於是最後放棄了“戰斧”行動。

不久,這位連連不走運的將軍被撤銷了中東總司令之職,改由勞德·奧金萊克繼任。

隆美爾卻由於戰績輝煌,被提升為上將,此年他才49歲,是德軍中最年輕的上將。同時,德國統帥部決定將非洲軍升格為非洲軍團,統率非洲軍和意大利第21軍。

隆美爾把進攻圖卜魯克的日期定在11月份。

整個夏天裏,北非戰場出現了少有的平靜。

在隆美爾的催促下,各種給養和援兵開始向北非運來。8月末,一個新編的師來到了班加西,這就是後來的第90輕裝甲師,現在隆美爾手下的德國師增加到4個,其中第15和第21裝甲師仍由非洲軍統轄,第5和第90裝甲師歸裝甲軍團直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