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阿萊曼之戰(2)(3 / 3)

迫於局勢,隆美爾於4日下午3時30分斷然下令撤退。這樣隆美爾率領其部隊開始了艱難的撤退,德軍將4個意大利師的淡水儲備和汽車全部帶走。第二天早晨,接到希特勒同意撤退的命令,但為時已晚,富卡防線已無法據守,德軍隻得繼續向西撤去。

英軍正在阿萊曼追擊潰逃的德意聯軍。從11月5日起,英國第8集團軍開始展開了對隆美爾軍隊的追擊行動,中午便抵達富卡與德軍展開激戰。隆美爾原打算在富卡稍做停留,以便等待隨後跟進的步兵,可是不久,英軍一支強大的迂回縱隊迅速向德軍的南麵側翼挺進。隆美爾擔心被包圍,深思熟慮後,當晚便撤向馬特魯。英軍繼續追擊。6日下午開始下暴雨,道路泥濘,英軍經受著疾風暴雨的吹打,補給、油料未能跟上,妨礙了英軍的追擊行動。7日整天,英軍3個裝甲師均未能繼續前進。翌日清晨,英軍巡邏隊進入馬特魯港後,發現隆美爾已於夜間離開,向西撤往薩盧姆。

這樣,從1942年11月5日起,英軍一路追擊退卻之敵,一路收複埃及、利比亞失地。11月10日,英軍占領西迪拜拉尼,第二天占領薩盧姆和拜爾迪耶,20日占領班加西,直至1943年1月23日占領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迫使軸心國軍隊退至利比亞-突尼斯邊境。2月16日,隆美爾軍隊停止撤退,占據突尼斯馬雷斯防線,準備在非洲作最後的殊死抵抗。

全線崩潰

英國在阿拉曼戰役中乘勝追擊。阿萊曼之戰對於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場決定性戰役。軸心國部隊如果突破英軍在埃及的這最後一道防線,就可以長驅直抵蘇伊士運河。然而,德意軍被圖卜魯克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決定放棄攻占馬耳他島的計劃,繼續向埃及進軍,從而釀成戰略決策上的大錯。馬耳他島的存在,對軸心國的非洲補給線始終構成威脅,而希特勒重心放在東線,又不肯分兵隆美爾,結果導致德意軍兵力兵器數量處於劣勢,嚴重缺乏彈藥、油料、糧食和飲水等。應該說,麵對強大的英軍,隆美爾采取了相對正確的戰術——打一場陣地戰,尤其是大麵積的布雷區,在戰役初期有效地遲滯了英軍的進攻。但是,這並沒有挽回殘局,隆美爾因補給不足,部隊喪失機動和持續作戰能力,最終被英軍擊敗。軸心國奪取北非的企圖也隨之破滅。

麵對嚴峻的北非戰局,英軍全力以赴,投入一切人力物力抵抗德、意軍進攻,首先從物質上保障了戰役的勝利。在整個戰役過程中,英軍充分發揮海、空軍優勢,製空權和製海權,阻撓、破壞並封鎖了德軍的後勤補給,同時保證了己方補給線暢通無阻。尤其是英軍的空中優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有時,轟炸機一天出擊多達800架次,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和低空攻擊機出擊2500架次,空軍近距離支援地麵部隊的作戰技能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反之,德軍的俯衝轟炸機一天最多出擊60架次,戰鬥機最多100架次。英軍戰鬥車輛的作戰性能也大大超過德軍。如英軍首次使用的美國M4型“謝爾曼”中型坦克,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在兵力兵器方麵占據優勢,英軍可以在主攻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器支援步兵作戰,數以千計的火炮攻擊和強大的轟炸機波的空中攻擊,使步兵能較順利地突破和攻占德軍的防禦陣地。此外,英軍在作戰中采取的欺騙措施和“超級機密”提供的可靠情報,也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阿萊曼戰役大大削弱了德、意非洲集團軍實力。隆美爾率殘部逃離阿萊曼時,僅剩36輛坦克,而意大利的4個師全部被殲。德意軍共計死亡2萬人,被俘3萬多人,損失火炮1000多門、坦克450輛。英國第8集團軍傷亡1.35萬人,損失火炮100餘門,坦克500輛。

德意軍在阿萊曼的失敗,導致希特勒的鉗形攻勢的徹底破產,使德意喪失了非洲戰場的戰略主動權。英軍按預定計劃,將德意軍逐出利比亞、埃及,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全麵勝利,它宣告了軸心國企圖占領北非、建立地中海帝國願望的破滅,對北非的形勢,乃至整個地中海戰區的形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阿萊曼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