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武裝力量在北非戰局中於1942年10~11月進行的一次戰役。戰役目的是:奪取北非登陸場,隨後,登陸部隊與在埃及和利比亞作戰的英國第8集團軍協同行動,殲滅非洲大陸上的意德軍隊。
1942年11月以前,維希政府在北非約有軍隊20萬人,飛機500架。在土倫和北非各港還有法國艦隊的大量兵力。但法軍不願站在法西斯德國一邊作戰,因此,對同盟國沒有構成嚴重威脅。加之,美國事前還同法國統帥部舉行過秘密談判,取得了法軍不阻撓美英軍隊登陸的默契。
為了入侵北非,使用了13個師、450艘戰鬥艦艇和運輸船隻,編成西部、中部、東部3個特混艦隊。根據戰役計劃,上述兵力預定在卡薩布蘭卡、奧蘭、阿爾及爾地區同時登陸。載著部隊的運輸船分別從美國港口和英國港口出航,途中未遇阻撓,於11月8日拂曉前開始登陸;西部特混艦隊在卡薩布蘭卡地區;中部特混艦隊在奧蘭地區;東部特混艦隊在阿爾及爾地區。
戰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軍司令部和東部空軍司令部分別負責。第1梯隊登陸的有6個加強師,其中有2個裝甲坦克師。登陸部隊接到命令,如果敵海洋炮兵和艦艇不開火,則不得射擊。同盟國軍隊的登陸隻遇到輕微的抵抗。11月8日日終時進入阿爾及爾城,10日進入奧蘭,11日進入卡薩布蘭卡。11月10日夜間,駐北非的法國軍隊根據維希政府武裝力量總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的命令,停止了對英美軍隊的抵抗。到12月1日,連同第2梯隊在內已有25.3213萬人在北非登陸。
占領阿爾及利亞各主要基地後,同盟國軍隊開始向突尼斯推進,到11月25日已進到比塞大的接近地,但在此處被德、意軍隊所阻。法西斯統帥部利用同盟國軍隊未從海上入侵突尼斯的這一機會,於11月11日遣送空降兵,占領了比塞大和突尼斯兩個基地,從而大大增加了同盟國軍隊在北非進一步行動的困難。
從11月8~13日,同盟國軍隊共損失2225人。法國人死亡490人。美英海軍和空軍共擊沉驅逐艦9艘、潛艇10艘、其他船隻14艘。
由於實施北非登陸戰役,同盟國軍隊掌握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戰略基地,從而創造了順利完成北非戰局的有利條件,使西方盟國能夠通過蘇伊士運河從大西洋向印度洋進行海上運輸。
北非登陸戰役的有益的經驗是:對登陸編隊的海上航渡進行了巧妙的戰役偽裝,從而達到了登陸的突然性;在登陸地域造成兵力的壓倒優勢。
美英軍隊的登陸是在沒有敵方有組織的抵抗的情況下實施的,因為法西斯統帥部的主要注意力正集中在東線進行斯大林格勒會戰和在阿萊曼附近戰敗的德軍集團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