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聞津浦北段台兒莊捷訊,歡欣若狂,7日夜懸燈燃鞭,劈啪之聲不絕於耳。
開封自台兒莊大勝消息傳來後,全市燃放爆竹慶祝,歡騰振奮。
洛陽7日晚大放爆竹,街上行人阻塞,歡聲沸騰。
上海7日下午3時,捷訊傳來,百萬民眾慶幸若狂,各馬路商店立即懸旗誌慶,並有紅紙書寫的捷報張貼路邊。外商華文晚報均出號外,廣州於10日晚舉行了慶祝勝利大遊行,參加民眾超過30萬。
萬火耀目,萬人空巷,熱烈歡騰到達了頂點。
徐州各界為慶祝台兒莊勝利,特舉行祝捷大會3日,13日晚還舉行了提燈會,萬人空巷,盛況空前。14日,還繼續舉行勝利品展覽。
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地方都分別舉行了慶祝大會和示威遊行。
台兒莊會戰的勝利轟動全國,振奮人心,這一勝利是由前方將士浴血奮戰所換取的。因此,行政院於5月3日舉行的第三六一次會議上提議:
台兒莊一役,孫總司令連仲指揮所部,固守該地各村落,沉著應戰,予敵重創,使友軍達成包圍任務。湯軍團長恩伯指揮主力軍隊,迂回棗嶧等處,側擊敵軍,獲取勝利之基礎。該總司令、軍團長忠勇奮發,指揮恰當,應即呈請國府,明令頒給青天白日勳章,以昭懋賞,而資激勵。①
根據這一提議,國民政府於5月10日發布命令,授予孫連仲、湯恩伯青天白日勳章。②
5月31日,行政院第三六五次會議又通過了議決案,決定褒獎台臨兩役有功人員:
(一)台兒莊一役,軍長田鎮南、馮安邦、師長黃樵鬆、張金照、池峰城、旅長吳鵬舉、團長張廣厚,卓著殊勳,應各頒給青天白日勳章。參謀長王範庭運籌適宜,應頒給四等寶鼎勳章,以酬有庸,而彰懋賞。(二)臨沂一役,參謀長李正興,計劃周到,應頒給四等寶鼎勳章。師長劉振三,旅長朱春芳,指揮有方,團長馬福榮,屢奪敵人要地,應各頒給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營長常惠考、宿之傑、鄧三霖、金文生,或占領要地,或擊潰敵軍,應各頒給陸海空軍甲種二等獎章,以昭激勵。①
台兒莊戰役的勝利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各國報紙競相用大號標題在顯著位置刊登中國軍隊在台兒莊取得勝利的消息,並紛紛發表評論盛讚中國的抗日戰爭。
路透社4月8日發自倫敦的消息說:“此間軍事當局,極注意津浦路之戰情。其始華方傳來華軍獲勝之消息,此間人士尚未敢完全置信,惟今一般人已知日軍確大敗無疑。”②
英國自由黨《新聞記事報》發表評論說:“華軍勝利之真實價值如何,未可以克複失地麵積之大小而論,要當以日本所消耗之時日為數若幹而加以估量。蓋時日之消耗,最不利於日本,日本既須派遣軍隊若幹師團,附以大批軍隊前往中國增援,其國內之力量,自己為之削弱,即在強鄰逼處之滿洲邊境,亦何獨不然。吾人若以此種現實的標準評論中日戰爭,則華軍實無日不在勝利之中。此蓋中國之利,亦即世界和平秩序之利。”③英國《伯明翰報》也發表評論稱:“曆史上中國曾屢次戰勝強敵,現在中國業已全國統一,又有新興之軍事人才,日本即令欲征服中國三分之一之土地,其消耗之多,犧牲之大,亦非日本之力所能及。”
法國《共和報》發表文章說:“中日戰爭形勢已有轉變而不利於日本。日本雖在戰爭初期獲勝,今後所當進行之工作,甚為艱難。最近日本在軍事上之失利雖不能視為真正失敗,但日本因此不得不在軍事上、財政上加以補充,日本在軍事方麵雖尚可增調援軍百萬,而在財政方麵則問題極為嚴重,征諸日本國內物價之騰貴。人心之惡感,輿情之不滿,也已顯示出財政上實不堪長期之負擔。此在日本處境,實甚危殆。益以蘇聯空軍及潛艇實力日見增加,在軍略上遠較日本為優越,由是則日本冒險舉動之結果,除失敗之外,更無他途。”④
來自美國華盛頓的消息說:“美國軍事當局確信中國之實力日益增強,足能對日長期抗戰。鑒於華軍近日在魯南之勝利,此說更為可信。”《波爾提摩太陽報》發表評論說:“華軍的勝利說明,中日戰局之變遷,已予日本在大陸之野心以極大的打擊。去夏日本尚以為中國於開戰6個月後即將屈服,但中國之抗戰已達9個月,而其實力反由弱變強,日本其將采相當措施以挽回其體麵。”①
德國《日爾曼報》也發表文章,評論中國軍隊所取得的勝利,文章說:“十九世紀末期,某外國軍事考察團至華時,原曾有中國兵士不亞於德國士兵之報告。今日華軍作戰之成功,始知此言之不虛。此次作戰已充分證明華軍與精良機械爭鬥之力量,達至如何程度。中國今日有射落日機、炸沉日艦之英勇,其軍隊實力,更極為雄厚。”②
蘇聯《真理報》也發表了題為《國際現況》的評論文章,給中國軍隊的勝利以高度評價。文章指出:“中華民族正在慶祝魯南抗戰之大捷,在山東省境長期的抗戰中,卒以達到4月8日的大捷,日軍兩師團已被完全殲滅,而這兩師團正是日軍在北戰場上之精銳部隊。中國軍隊不僅擊退了這兩師團,更重要的是它摧毀了日軍的人力,中國軍隊擊斃了、俘虜了很大數量的日軍,並獲得無數的勝利品,如步槍、機關槍、炮、坦克車及其他軍火。這部分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勝利,將更鼓起其他在山東的部隊的戰鬥力。”“台兒莊之役及其他各線的勝利,說明了中華民族已經緊密地團結起來了,已經學習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正確地運用戰術了。遊擊隊給敵人不少打擊,正規軍也在前線不斷取得勝利,它們的配合。將使中華民族獲得解放。”③
從上述國際、國內的輿論對台兒莊會戰的勝利所作出的強烈反響中,可以十分清楚地說明,它是抗日戰爭初期所進行的一場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會戰,它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誌,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打破了“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改變了世界各國對中國在中日戰爭中的地位以及抗戰前景的認識和估量,爭得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這些都充分地說明,台兒莊會戰在中華民族抗擊外族侵略的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和將來,它對於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曾經起過並將繼續起著無可爭辯的重要作用。
乘勝出擊 窮追逃敵
我軍在台兒莊會戰中取得勝利後,敗敵瀨穀支隊主力倉皇向北逃至嶧縣附近集結,阪本支隊主力則在嶧縣東北郭裏集附近固守待援。
為進一步擴大戰果,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於4月7日中午向所屬各部下達了追擊日軍的命令,其要旨如下:
(1)台莊附近經我孫、湯兩軍擊潰之敵,現向嶧縣方麵逃竄中。
(2)湯軍以一部肅清戰場,以主力由台棗支路(不含)以東,沿夏莊、馬山、九山、潭山以南地區向嶧縣追擊前進。
(3)孫軍指揮張軫師由台棗支路(含)向嶧縣追擊前進。
(4)曹福林應於嶧縣以北地區截擊敵人,勿使竄逸。
(5)敵如退據嶧縣城,孫、湯兩軍各以一部占領嶧縣東西方高地。主力協同擊滅城外敵之野戰軍後,圍攻嶧城。
(6)敵如以嶧縣城為後衛陣地,孫、湯兩軍各以一部監視之。主力尾敵窮追。
(7)孫震軍應由新閘子渡運河,追擊韓莊方麵之敵。
(8)李仙洲師應繼續經作城向東,掃蕩臨沂以西之殘敵,向臨沂前進。到達後歸張軍長自忠指揮。
(9)予在銅山。傳達法:孫、湯兩軍先以電話傳達命令要旨,後以無線電拍發曹軍張軫師。龐軍團長、張軍長以無線電傳達。①
根據第五戰區的命令,所屬各部按照指定路線,兵分三路,實施追擊。湯恩伯第二十軍團方麵以第五十二軍為右翼,以第八十五軍為左翼,分別向傅山口、九山方向和低石橋、蘭城店方向追擊,第九十二軍轉為總預備隊,第七十五軍在底閣、甘露寺一帶待命;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方麵則以第三十師為追擊隊向南北洛進攻,第二十七師占金陵寺一帶堵擊退卻之敵;第五十五軍曹福林部則進抵棗莊以北地區,對敵構成包圍之勢。
1.第二十軍團方麵
第二十軍團軍團長湯恩伯於4月8日16時,接李宗仁命令:
貴軍當麵之敵潰散回竄,應不顧一切疲勞,努力窮追,以竟全功,並將敵潰逃方向經路狀況電告等因,轉告關王兩軍遵照。①
接令後,湯恩伯分向第五十二軍關麟征、第八十五軍王仲廉和第九十二軍李仙洲發布了追擊命令:
(1)當麵之敵紛向嶧縣以北狼狽潰退,我孫連仲已占領泥溝、獐山、白山西之線,正向嶧縣西南地區挺進中;我曹福林軍一部監視棗莊之敵,主力向嶧縣急進。
(2)本軍團以殲滅向嶧縣附近潰退之敵主力本晚繼續攻擊前進。
(3)五十二軍本晚由傅山口向九山、雙山、潭山、嶧縣城攻擊前進,應於明拂曉前占領嶧縣。該軍攻擊前進時,對右側背應嚴密警戒。
(4)八十五軍應沿棗台支路以東地區,向嶧縣攻擊前進,協同我五十二軍殲滅嶧縣附近之敵。
(5)周軍本齊日黃昏後,著集結底閣、甘露寺附近待命。
(6)九十二軍之廿一師集結洪山鎮、蘭陵鎮為軍團預備隊,並派一部監視向城附近之敵。
(7)五十二軍、八十五軍之作戰地境為八裏莊屯、店子、吳家林、蘇家埠、出頭林、劉莊、底閣之線,線上屬八十五軍。
(8)弟現在洪山鎮。②
接到追擊命令後,各軍分別動作,第五十二軍由東向西,第八十五軍由東南向西北,對嶧縣形成包圍攻擊之勢。
第五十二軍的攻擊部署為:第二師在左,向九山(又稱九頂山)及其以南攻擊;第二十五師在右,以主力(三個團)向九山以北各村莊之敵攻擊,留一個團為軍預備隊。軍之攻擊重點乃為被敵占領的九山陣地。
九山是嶧縣附近的最高點,居高臨下可俯瞰全城,控製九山即可挾製嶧城,故奪取九山是第五十二軍進攻嶧縣的重要步驟。九山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岩石山,巨石累累,草木不生,敵人在山上築有工事(因山石不易挖掘戰壕,敵多以麻袋裝土沙石等構成掩體),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第二師在第一天攻擊到山腳後,再行仰攻,即困難極大。經偵察,決定放棄白天仰攻,改用“精兵奇襲”的方法,即挑選優秀士兵利用夜間奇襲,多方進攻,出敵不意,展開近戰,以竟全功。經過一夜激戰,九山東半部陣地已被我占領,第二師師長鄭洞國將師部指揮所移至山上,督促所部繼續攻擊。次日,第五十二軍軍長關麟征也率軍部主要幕僚和少數通信兵、衛士等,在山上設臨時指揮所,親自指揮炮兵集中火力支援第二師作戰。
在第二師攻擊九山的同時,第二十五師張耀明部也向九山以北敵占領的幾個村莊發動了攻擊。經過兩天激戰,攻占了敵人陣地,使敵側背受到很大威脅。敵抽出兵力多次向第二十五師反撲,均被擊潰。一天下午,敵由稅郭方麵對第二十五師右翼陣地實行三麵包圍攻擊,陣地一度失陷。該師全力反攻,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右翼陣地始得穩定。但黃昏前後,該師側背又發現敵之增援部隊,炮彈不斷落到師指揮所周圍。為了調整部署對敵作戰,當夜即令第二十五師轉移至九山以東,與第二師銜接,構成由南向北的戰線,與敵形成對峙局麵。
與此同時,第八十五軍王仲廉部也依照命令對敵實行追擊。第四師陳大慶部經馮家湖河彎、蘭城店,於4月9日追至蘇家埠、出頭林一帶;第八十九師張雪中部經馬莊、沙江凹、低石橋、堡子等地,於4月9日集結於紅瓦屋屯,然而該軍再圖北進,卻遭臥虎寨、天柱山、獐山一帶敵之炮火側擊,進展受挫。
4月9日,蔣介石為台兒莊大捷致電湯恩伯,電報稱:
台兒莊勝利,寇敵就殲,軍心丕振,為我最後勝利之開始,我將士奮勇犧牲致此戰役堪為我民族戰史上留光榮一頁,披翻捷報,殊深感慰,惟有再接再厲,勿以初步勝利而驕矜,務當倍矢勤勞益加惕勵努力繼續追擊,克竟全功。①
總之,截至4月9日,第五十二軍攻占了土山、馬山、九山,第八十五軍攻占了蘇家埠、潘家巷一帶,勢已近迫嶧縣城。但敵在城南頑據獐山、天柱山,使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受阻於獐山以南,難於接近嶧縣城;敵在城東南則頑據雙山、潭山,使關王兩軍無法再由蘇家埠、萬嶺、官莊、雙山一帶繼續向嶧縣進攻。9日,李宗仁打電話給湯恩伯說:“貴軍團本晚如占領雙山、潭山,孫集團如進入獐山以北地區,即準備明日圍攻嶧縣。”②顯然,戰區長官部的意圖是,要求兩路大軍分別克服眼前障礙,盡快迫近並占領嶧縣城。10日,李宗仁再次電告湯恩伯,重申戰區意圖:
(1)頃令孫集團於今晚攻擊前進,限明11日拂曉前到達亂溝、丁家壩、天柱山、劉村山頂、黃山湖之線,到達該線時,速將重炮推進至郭莊、李莊附近,炮擊雙山、潭山。
(2)貴軍團如情況可能,則襲擊雙山、潭山而占領之,如攻略困難,可俟重炮之協助,惟今晚八十五軍應由潘家巷協助孫集團向郭莊、丁莊、亂溝、襲擊等因。遵即轉令第五十一軍攻雙山、潭山,如能得手,即進襲嶧縣相機占領之,至少須牽製敵主力,使孫集團方麵攻擊容易;又令第八十五軍以主力與五十二軍連擊,進迫嶧縣城南,須抽一個旅由朱莊、潘家巷向亂溝、郭莊、李莊前進,協助孫集團之攻擊。③
根據戰區長官部的攻擊意圖,湯恩伯於11日向各部隊發出於當晚向嶧縣附近之敵猛攻的追擊部署令,要旨為:
(1)(2)(均略)
(3)五十二軍本晚速以一部進出九山、雙山以北,攻擊嶧縣敵之側背。並截斷其歸路,主力向九山、雙山、潭山挺進,明拂曉前務占領潭山,與八十五軍協同圍攻嶧縣城,如敵已向北潰竄,該軍即以滕縣為目標,經西葛埠、石盆齊村、尚莊、土城子、落鳳山向滕縣追擊前進。
(4)八十五軍本晚以主力由曹莊、王莊向七裏店、楊樓、吳家林攻擊前進,務於當晚逼近嶧縣城,一部即沿鐵道向嶧縣南關附近攻擊前進,務於明拂曉前圍攻嶧縣,並占領之;如敵已向[北]潰竄,該軍即暫時任嶧縣之守備,並清掃戰場。
(5)九十二軍附一三九師為追擊隊,俟我軍占領嶧縣後,即以滕縣以東之桑村為目標,經傅山口、南安城、棗莊、山口東集、脖山頭、望河莊,向桑村追擊前進。
(6)(7)(8)(均略)①
按照部署,各部於當夜全線向敵發動猛烈進攻,並調重炮加入助戰。敵因占有利地勢,依據堅固陣地頑強抵抗,致使我軍火力難以發揮作用。幸我軍官兵具有山地戰經驗,又得優勢炮火掩護,經徹夜激戰,雙山、潭山各奪得一半。然而,敵也視雙山、潭山至關重要,其與獐山、天柱山勢成鼎立,拱衛嶧城,故頑強抵禦,死守不舍。而第二十軍團既定經蘇家埠、萬嶺、官莊、九山之進攻路線,盡在敵所占兩側山地之瞰製範圍以內,敵利用有利地形,常以熾烈之重炮火力,向我九山、蘇家埠一帶陣地之側背襲擊,故第二十軍團欲再按既定進攻路線從嶧縣東南方向冒然挺進,恐實難奏功。於是,湯恩伯決定改變攻擊方向,另從嶧縣東北之傅山口、稅郭、南安城一帶,再向嶧縣進攻。4月11日黃昏,各部本此方針開始移動。正當湯恩伯部署各部隊進行攻擊準備之際,第二十五師張耀明部方進入四流井地區,即與經稅郭向東迂回到達陳嶺、桃源之日軍阪本支隊約3000人遭遇,雙方立即展開激戰。因這一情況緊急突然,湯恩伯當即決定:以第二十五師擔任正麵,堵截敵人;令右翼追擊部隊李仙洲第二十一師向石城崗、平山、筐山迂回,限於12日天明以前到達李家口、桃源、稅郭、南安城敵之側背進攻,以與第五十二軍協同殲敵於稅郭一帶。
第二十五師自4月11日夜,就與敵反複衝奪,12日自晨至暮,又激戰終日,敵以各兵種聯合猛衝,我第二十五師也從正側兩麵爭相迎截,陳嶺、桃源得失至再。因彼此反複衝殺,敵傷亡極重,遺屍遍野,而我第二十五師傷亡亦約一團以上,戰況之烈,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第九十二軍二十一師在李家口、陳嶺、桃源一帶與竄據稅郭之敵亦行遭遇,敵約步騎3000餘人,炮20餘門,坦克裝甲車各約一二十輛向我猛攻。我第二十一師六十三旅迎擊敵人在筐山、北魯城崖上之線,其餘部在李家口一帶與敵廝殺,白刃肉搏,在我軍頑強打擊之下,敵東竄不逞。
從近二日戰況分析,敵之動向有所改變。當麵之敵雖仍在棗莊、嶧縣、雙山、潭山及其以南地區固守據點,負隅頑抗,以牽製我方兵力,主力卻陸續向稅郭增加,僅13日傍晚,敵就由棗莊、郭裏集增援到達稅郭附近約五六千人。其意圖是棗莊、嶧縣如不守,則經稅郭向東逃竄。根據這一新的動向,湯恩伯變更了部署,於4月13日下達命令,要旨如下:
(1)(略)
(2)本軍團以殲滅該敵之目的,以一部在潘家巷、蘇家埠、馬山、土山、石門莊、太平莊、沙溝之線,占領陣地,堵敵東竄,主力向敵左側背迂回攻擊。
(3)八十五軍(缺第四師附一三九師及第二師之一團)為守備隊,應以一部鞏固平山、傅山、石城崗、青山一帶據點,並包圍向城之殘敵,主力在潘家巷、蘇家埠、山屯、馬山、土山、石門莊、太平莊、沙溝之線,占領陣地,堵敵東竄,並掩護我攻擊部之左側背馬山、土山、石門莊、太平莊、沙溝之五十二軍陣地,應於本酉前接替完畢。
(4)九十二軍(缺九十五師)本晚應繼續向稅郭之敵攻擊前進。
(5)五十二軍(缺一團)本晚交防後,迅經店子山、根老書房、筐山、魏莊、馬廟、老頭灣附近向南轉移,明拂曉開始向南安城、郭裏集之敵攻擊前進。
(6)五十二軍與九十二軍作戰地境為豬山、菜園、泉子溝、義合莊、南安城之線,線上屬五十二軍。
(7)(8)(均略)①
同日,湯恩伯向所屬各部指出:“現當決戰緊要關頭,各部應不顧一切損害,奮勇猛攻,以使主力決戰有利為要。”根據這一指示精神,各部積極努力,奮勇追擊。其中第五十二軍第二師(欠一團附二十五師第七十五旅)於14日已挺進至苒莊亙龍頭灣崖之線,黃昏後以一部向郭裏集,以主力向南安城之敵攻擊,並以該師騎兵團向棗莊、郭裏集間襲擊,以切斷敵之聯絡及增援。新到第七十五軍九十三師甘麗初部加入第九十二軍方麵,向蛇山、稅郭敵軍攻擊。第七十五軍一三九師黃光華部及第九十二軍十三師吳良琛之一部繼續圍攻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