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戰役,我國調動的兵力為35個師3個旅,共20餘萬人,日本出動的兵力為3個師團,約7萬人。在津浦、隴海及皖北、魯南廣袤數百公裏的地區,血戰達4個月之久。在最高統帥部和戰區長官部指揮下,我軍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經過嚴整軍法、軍紀,全體將士裹創奮戰,各部隊協調一致,民眾踴躍支援前線,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加之日軍恃驕冒進,使我軍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輝煌勝利。
在八年抗戰中,台兒莊戰役占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第一,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8年春,日軍實施打通津浦線作戰,派遣磯穀、板垣兩個精銳師團南下,荻洲第十三師團北上,南北呼應,妄圖一舉直下台兒莊、徐州。他們憑借飛機、坦克、大炮的精良武器裝備,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規模進攻,台兒莊城寨被炸成了一片焦土和廢墟。日軍向台兒莊散發傳單,宣稱“日本是太陽,你們×××路要打敗日軍,就等於想打下太陽”①!氣焰十分囂張。在窮凶極惡的敵人麵前,我軍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用大刀砍殺敵人的頭顱,以手榴彈粉碎敵軍的陣地,以血肉之軀去“填”敵人的炮火。正如孫連仲總司令所說:“先用士兵去填,士兵填完了,用尉官填!尉官填完了,校官來填!校官填完了將官填!將官填完了,我總司令填!填完為止!”①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概,使敵軍魂飛魄散,士氣沮喪。敵士兵在日記中寫道:“四小時下天津,六小時占濟南,小小台兒莊,誰知道竟至於這樣困難!”②驚呼台兒莊戰場“其慘狀實為人間地獄”。③日士兵給國內親友的信說:“你們在國內都以為此次戰爭會很快結束,其實還是很久,現在的敵人強硬異常,他們拿一根槍,便一直衝鋒,真是勇敢得很,與往昔的中國有天壤之別。”④這些所引日記和信件可以看出日軍厭戰、怯戰的虛弱本性。
日軍的作戰方法,首先是以外線作戰的態勢,對我軍取大包圍,從南線(津浦南段)向我軍後方迂回,又從東線(臨沂戰場)向我軍進行側擊,然後用內線作戰的手段,集中全力,突破我軍的一點,企圖進行決定性的打擊。這種作戰,即是1870—1871年歐洲普法戰爭期間普魯士大將毛奇的“色當”戰略的運用。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處處模仿德國,軍事方麵亦不例外。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與1905年的日俄戰爭,“色當”戰略的運用頗多成功,益使日軍恃勝而驕。這種戰略的運用,從1884年日本整軍,一直到發動侵華戰爭,已經有50餘年的曆史。在八一三淞滬之戰爆發後,日本國內的報紙猶以“色當”作鼓勵,以激發日軍的作戰士氣。我軍台兒莊大捷,是我以“色當”戰略對日軍的“色當”戰略,我軍成功,而日軍失敗。這是日軍有史以來在國外作戰遭受的第一次慘敗,在日本陸軍戰史上留下了前所未有的恥辱。這次失敗使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吵,陸相杉山來華視察日軍各線情況後,認為日軍台兒莊失敗係寺內壽一大將“指揮不善所致”,另調後宮繼任總司令職務。日本陸軍中央以瀨穀支隊之退卻,“破壞了日軍的傳統”,瀨穀啟少將被追究責任,編為預備役。
台兒莊大捷使日本在全世界更加孤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預感到日軍已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其侵華戰爭必然遭到失敗。就日軍自身來說,台兒莊的失敗,使其軍心蒙受致命的創傷,精神上失卻靈魂,作戰上失去信心。日軍氣魄既墜,必對其支持長期對華作戰的士氣,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種下了覆滅的種子。
第二,提高了前線我軍的士氣,增強了戰勝敵人的勇氣和信心。
台兒莊是緊接著京滬會戰之後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京滬會戰,其中淞滬之戰,我軍抽調了70個師,50萬兵力,同30萬日軍血戰了3個月,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最終還是失敗了。上海失守,首都淪陷,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我軍死傷慘重,潰散無算。但是,中國軍隊沒有被嚇倒,一聲號令,從四麵八方迅速雲集徐海,保衛津浦,一阻敵軍於池淮,再阻之於滕縣,三阻之於臨沂。序戰之後,又在台兒莊彈丸之地,同日軍血戰半月之久,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強大攻勢,造成了著名的台兒莊大捷。
4月7日,台兒莊大捷之日,全國各報記者再次來到了台兒莊,《新華日報》記者陸詒當天發自台兒莊的一篇報道寫道:
……在接近台兒莊的交通壕中,欣悅的看到我們英勇的士兵,有的蜷伏著休息,有的在築工事,他們的眼睛,因幾晝夜不息的攻擊而紅起來了。值得奇異的是經過這麼慘烈的長期的巷戰之後,依然無疲乏神色,講笑話,唱戲,歌詠,鬧成一片。每一個弟兄的臉上,都掛著輝煌的笑容,似乎忘記了前幾小時的激烈搏鬥,把戰爭看做滿不在乎的樣子。這是記者在戰地上首次目睹的深刻印象。不僅如此,當我們脫帽肅立路旁,讓擔架兵抬傷兵過去時,所見傷兵也都是滿麵春風,找不出痛苦的愁雲來!第二期抗戰中我軍攻擊精神,在光輝的勝利中,大大的提高,士氣旺盛的普遍性,較過去已有飛躍的進展!①
這就是台兒莊前線戰士精神麵貌的生動寫照。
在台兒莊戰場,論軍隊素質,敵是精銳部隊,我則是“雜牌軍”;論武器裝備,敵之火力遠勝於我。但是在敵強我弱的總格局下,我軍終於打敗了強大的侵略者,取得了勝利。台兒莊大捷,我軍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回憶說:
台兒莊捷報傳出之後,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後,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全國各界,海外華僑,乃至世界各國同情我國抗戰的人士,拍致我軍的賀電如雪片飛來。前來觀戰的中外記者和慰勞團也大批湧到。台兒莊區區之地,經此一戰之後,幾成民族複興的新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牆頹壁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第一快事!②
台兒莊大捷,使全國各戰區,各部隊都受到極大的鼓舞。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論述台兒莊影響時指出:
軍隊之攻擊精神奮起,各部隊將士均希望得到一台兒莊類似之功績,則各自努力圍殲當麵之敵,或可將盤踞我國土之敵人,於較短時間分別殲滅,則戰禍或可因此而縮短若幹時日。③
毛澤東在延安獲悉台兒莊大捷,很受鼓舞,他對這次勝利的意義作了十分肯定的評價,指出:
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①
第三,振奮了全國民心,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向縱深發展。
台兒莊戰役牽動著全國億萬人的心。在我國當時抗戰中心城市武漢三鎮,一時間“大家聽的是台兒莊,看的是台兒莊,想的是台兒莊,台兒莊占滿了人們的腦袋!”②4月7日上午10時,中央社接獲前方傳來的台兒莊大捷的電訊,立即轉達各方,報社刊發號外,電台把佳音播向全中國,全世界。捷報傳來,全國歡騰,武漢大街小巷,擁滿歡慶的人群,上海英文《大陸報》說得好:“聽到山東前線發來的官方公報,漢口人民莫不興高采烈,一片歡騰,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對於處在戰爭中的人民來說,沒有什麼比勝利更令人歡欣鼓舞的了。”③
在抗戰期間,台兒莊大戰的勝利,對於全國人民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贏得全國各地民眾如此的熱烈歡呼,實屬僅見。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在總結第一期抗戰失敗的教訓的基礎上,為使單純軍事上的抗戰進而實現全民的抗戰,決定適時抓住魯南勝利的大好時機,加強政治動員,進一步發動民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經過認真籌備,第二期抗戰擴大宣傳周於4月7日至13日在武漢舉行。
這次抗戰擴大宣傳周,通過文字、口頭、歌詠、美術、電影、戲劇、遊行各項宣傳日,深入大街小巷及工廠鄉村,廣泛深入宣傳了台兒莊大捷的意義,提高了工農抗戰意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戰必勝的信念。宣傳周號召民眾投軍獻金,全民動員保衛徐州、保衛河南、保衛武漢,並派出了各種慰勞團奔赴前線戰壕,鼓勵和慰勞抗戰將士。宣傳周的活動對於動員全國工農兵,將抗日救亡運動引向縱深發展,爭取更大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改變了國際視聽,為爭取外援創造了有利條件。
台兒莊大捷,震動了世界,各國報紙不但用大字號在顯著地位登載中國勝利的消息,而且紛紛發表評論。歸納起來,大體上有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重新認識中國抗戰的前途。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侵華,我國大片國土淪於敵手,外國有人認為“中國注定要輸掉這場戰爭”。台兒莊勝利,開初有些人尚不十分相信,或者感到意外。後來日軍潰敗獲得證實後,他們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不得不改換口吻,對中國抗戰前途作出肯定的評價,“認可最後勝利當屬中國。”
其次,重新認識了中國軍隊。德意誌《亞爵曼報》4月9日著文,稱“十九世紀末期,×外國軍事考察團至華時,即曾有中國士兵不亞於德國士兵之報告,今日華軍作戰之成功,殆知此言不虛。”①同日,上海英文《大陸報》著文說,“中國軍人在戰場上證明了他們的勇氣,他們不是進行內戰,攻打自己的同誌,而是同想要建立另一個滿洲國的外來入侵者作戰”;又說:“中國人在戰鬥中重建自己的軍隊,他們每天都取得勝利,正在成為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如果他們的軍隊按照目前周密的計劃行動,那就可以經受得住比日本人在台兒莊加諸的更為嚴重的考驗。”②
最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進一步提高。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軍三個月,南京保衛戰後,中國人民在“南京大屠殺”麵前沒有屈服於日本法西斯,中國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尊敬,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到1938年,中國不再是孤立的了,“中國是一名合格的反法西斯主義國家,同時,它能被英美民主聯盟接受為一名,不妨說,光榮的成員。”③
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戰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戰不僅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同時也是為了打擊和消滅人類的公敵——侵略者和戰爭製造者。中國在東方牽製了日軍眾多的兵力,是對歐洲戰場反法西斯戰爭的有力聲援和支持。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和全國各個戰場上的英勇抗戰,提高了中國人民和軍隊的威信,贏得了蘇聯和英美等國的敬佩。中國在進步,但中國又是一個弱國,需要盡可能多地爭取世界各國的援助,這是爭取抗戰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
魯南前線的勝利消息傳到了國聯,引起了反響。法國外長龐萊在國聯行政院發表演說,呼呈各國援助中國抗戰。他說:“中國是值得各國的幫助,接受外國幫助而毫無愧色。①
美國駐華使館武官史迪威於台兒莊大捷後來到了作戰現場參觀。踏進台兒莊,他激動不已,寫道:朋友們現在都說他們認為中國會勝利,“我也這樣認為”。他會見了李宗仁將軍。李宗仁向史迪威建議美國政府向中國提供大筆貸款,讓中國購買作戰物資。他提出的論點是:幫助中國能使美國自身取得最可靠的保障。1938年8月30日,美國財政部駐華代表洛辛·巴克拜訪了史迪威,聽取軍事形勢介紹。史迪威陳述了李宗仁的觀點,即美國應使中國有錢購買武器,這樣對美國自身有好處。巴克在寫給財政部長摩根索的報告中說:“史迪威上將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我國政府應該奉行更加積極的政策。我國以提供貸款和軍事裝備的形式幫助中國,對我們本國也是一種很好的防禦措施。”摩根索同意史迪威的觀點。他力促羅斯福總統向中國提供貸款,獲得了批準。同年12月,美國政府通過進出口銀行安排了2500萬美元對華貸款。
第五,在津浦線上拖住日軍數月,對我最高統帥部部署武漢會戰及實現向西南大後方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
台兒莊之戰,我軍首先在津浦線南段成功地阻擊了日軍南路主攻沿津浦線北上的計劃,池淮阻擊戰打了兩個月,最後雙方隔淮河對峙,使日軍華中方麵軍不能增援台兒莊。從1938年3月開始,日軍華北方麵軍改從津浦線北段南下,我軍又在滕縣及臨沂阻擊日軍,最後在台兒莊正麵戰場同日軍激戰半個月,獲台兒莊大捷,緊接著於4月8日至15日進行追擊戰。總計我軍在津浦線上拖住日軍近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