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隊派係林立,各部隊將領不和之事時有發生。第五十九軍軍長張自忠與第四十軍軍長龐炳勳有內戰宿怨,但張自忠在此次臨沂戰役中捐棄前嫌,服從龐氏指揮,“二人竟成莫逆,為抗戰過程中一段佳話。”③龐炳勳於3月26日電告蔣介石:“張軍長即來職處,共同協商作戰方法,迄今留此未回,兩軍和衷共濟,無分畛域,一致抗戰,並力殲敵。”④
由於戰事的緊急需要,不僅從各戰區抽調大軍來台兒莊,即便是在台兒莊戰場上,往往也要從各師旅乃至團營連臨時抽調一部分兵力增援兄弟部隊作戰,這同樣有個協同配合問題。第三十一師第九十一旅旅長王冠五說,台兒莊城內由他指揮的部隊,“差不多有十多個不同的單位,但任何部隊,任何士兵,一進了台兒莊這塊陣地,都痛下必死的決心!大家自覺地認定,即使在這麼猛烈的炮火彈雨下,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但這是有偉大意義的!”①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把他們凝聚在一起了,死都不怕,豈有不服從統一指揮、不互相協同作戰之理?
各部隊間的互相配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聯合作戰,協同一致,必須有統一指揮。在台兒莊戰場,上有李宗仁長官的統一指揮,下有各師、旅、團長的統一指揮,隻有這樣,才能貫徹統一的戰略部署,執行正確的作戰方針,才有嚴明的紀律,將士用命,步調一致,能攻善守,機動靈活,連續作戰,奮勇殺敵,最終取得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民族自衛戰爭,必須最廣泛地發動民眾,武裝民眾,實行全民抗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1938年4月1日《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指出:“抗戰之勝負,不僅取決於兵力,尤取決於民力”②。民眾對抗戰抱有極大的熱情和勇氣,凡是軍不擾民的地方,老百姓無不以各種行動積極支援前線。在滕縣,老百姓殺豬宰羊,烤製大餅,慰勞川軍;滕縣城內的老百姓自動拿起武器,同川軍並肩作戰。在臨沂戰場,“從臨沂至新安鎮一線公路上,老百姓運送第五十九軍傷兵的擔架,日夜兼程,絡繹不絕。”③在津浦線南段,於學忠將軍說:“淮河血戰的勝利,完全是軍民合作的功績,輸送,救護,擾亂以及零星敵人的殲滅,無往而不勝是民眾的力量。”④在台兒莊,“4月初蘭陵之役,敵人一個傳令兵經過這一個村莊傳達敵軍的命令,沒有離開村莊的弟兄兩人,平時本是種地的農民,一見這個日本兵,哥哥先上去和他似乎是招呼,一不小心,就把日本兵抱得緊緊的,弟弟趕來拔出敵人的刺刀,把他捆好送到我們司令部,讓我們得到了不少敵方消息。”①
台兒莊戰役期間,民眾發揮的作用受到了戰區長官部的充分肯定。李宗仁將軍說:
淮南、魯南各地民眾的力量,完全和軍隊配合起來了,在戰場上搶救傷兵的是民眾,當間諜的是民眾,幫助軍隊運輸炮彈糧食的是民眾。這些民眾,完全是赤誠地表現他們的愛國熱情,充分地擔任起救亡的責任來了。②
第八,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對於台兒莊大捷及堅持持久抗戰具有重要意義。
1938年春,國民黨全力投入抗戰,開放言路,允許人民有較多的自由,國共兩黨關係也比較好,蔣介石堅持邀請周恩來出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中共中央為推動政治工作,改造部隊,堅持抗戰,擴大共產黨的影響,同意周恩來擔任這一職務。中共中央密切關注抗戰形勢的發展,並討論了相關的政策。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決定由周恩來起草對國民黨的軍事建議書,建議蔣介石:抗戰戰略方針以運動戰為主,包括陣地戰;以遊擊戰為輔。③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代表團和長江局於1938年1月1日提出動員一切力量,阻滯日軍占領鄭州、武漢,爭取3至6個月的時間準備和組織新的抗戰力量,為此應派大批幹部到安徽、河南發動和武裝廣大民眾,並提出應同國民黨開誠合作。④
1938年3月上旬,台兒莊大戰前夕,周恩來和葉劍英在漢口會見奉命到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的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就第五戰區對日作戰方針提出建議:在津浦線南段,由李品仙、廖磊兩個集團軍在張雲逸率部配合下,采取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為輔的聯合行動,運動於淮河流域,威脅日軍,使之不敢貿然北上支援由華北南下日軍;同時在徐州以北必須采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守點打援,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白崇禧基本上接受了這個建議。①在此期間,周恩來派張愛萍以新四軍代表身份赴徐州會見李宗仁,建議李在濟南以南、徐州以北同日軍打一仗,並詳細分析了日軍的弱點。②
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創辦的《新華日報》以大量的篇幅報道了台兒莊戰況,並特派記者陸詒深入前線作戰地采訪,接連發回了許多關於台兒莊戰事的報道,其中《魯南會戰》、《台兒莊血戰座談會》等文,尤為社會各界所重視和歡迎。4月8日,《新華日報》發表《慶祝台兒莊大捷》的社論,對於這次勝利給予了熱情讚揚和充分肯定,指出台兒莊勝利“從戰略上來說,開始改變過去的舊方式,開始運用機動的運動戰,與陣地戰和遊擊戰術求得某些配合”,認為這次勝利的經驗“對於我國爭取抗戰勝利,有著極重大意義”。
在台兒莊參戰部隊中,中共在若幹部隊建立了秘密組織,其中第五十一軍從抗戰開始至台兒莊戰役,黨組織係統始終存在並進行活動。
五十一軍軍部成立中共工作委員會,兩個師部各建立了特委,7個團各建立了總支部,軍部炮兵營建立了支部,發展黨員約300人。“1937年冬,部隊接到命令:南下蚌埠和臨淮關,阻止南京方麵的日軍北上打通津浦路會師徐州,固守淮河北岸。部隊剛剛在膠東打下基礎,立足未穩,又要南下。軍工委認為,膠東半島具有較好的戰略地形,我黨在此也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因此準備把我們掌握的部隊拉出來,繼續留在膠東打遊擊。長江局來電,不同意軍工委的意見,指示我們隨部隊南下,直接參加對日的正麵作戰。”③
五十一軍開赴淮北後,中共軍工委號召全體黨員帶頭首戰必捷,以增強部隊的抗戰信心。“戰鬥開始,黨員和黨的同情分子身先士卒,視死如歸,負傷不下火線,英勇頑強。六八四團一營營副羅廣智同誌反擊越過淮河之敵,率全營英勇反攻,直至這股敵人全部殲滅,最後羅也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④
據五十一軍中共工委副書記劉培植回憶:“1938年春,在台兒莊大戰的戰壕裏,經我派範離同誌去26路軍開辟工作,建立了黨組織,發展了一批黨員,其中有幾位中、高級軍官入黨。”①
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第三十一師騎兵連連長劉蘭齋係中共地下黨員,他率騎兵連奉命於3月23日從台兒莊北上誘敵,在康莊與日軍接戰,台兒莊正麵戰場戰鬥由此發生。
中共領導的八路軍積極支援台兒莊戰役,1938年2月,蔣介石在武漢召見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詢問:“是否可以在青紗帳起派隊襲擊津浦線,聲援徐州會戰。”彭德懷慨然應允,表示:“為了配合徐州會戰,不待青紗帳起即當派隊前往!”②
2月5日,朱德、彭德懷致電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內稱:敵人集中主力由津浦線南北夾攻徐州,為策應第五戰區作戰,八路軍主力除在晉積極作戰外,應派出得力支隊出平漢線以東向津浦線擾襲。第一二九師應即準備一個團或兩個營的兵力,由宋任窮率領,配足幹部與通訊器材,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內。東出滄石路以南邢台、德州間活動,聲援徐州友軍作戰,並為在該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作準備③。3月9日,朱德、彭德懷致電聶榮臻、劉伯承等:津浦線南北段的國民黨軍隊仍在苦戰中,日軍已遭受沉重抗擊,你們以前派出之東進部隊,應令其向滄(縣)德(州)線積極動作,以配合津浦北段作戰。④
3月13日,朱德、彭德懷致電蔣介石,報告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率1個旅東出津浦線配合台兒莊戰役,電文如下:
委座鈞鑒:晉東粉碎敵軍九路圍攻後,德等遵照鈞座意旨,曾令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率該師所屬一旅東出津浦線配合魯南主要戰線作戰,現該部已逾南宮速進,迫近津浦線行動。謹呈鑒核。朱德、彭德懷叩。元。午。
在第五戰區內,有中共蘇魯豫皖邊區臨時特委在邊區22個縣的範圍內開展活動,1938年初黨員人數達到1232人。①第五戰區在李宗仁領導下,同共產黨的關係較好,他同中共蘇魯豫皖特委書記郭子化會談時說:“我們和共產黨八路軍建立統戰關係最早,至今關係也最好。”李表示:(一)接受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二)同意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允許中共在徐州設立辦事機構公開活動;(三)聘郭子化以社會名流的身份參加第五戰區總動員委員會擔任委員。②
第五戰區民眾抗日總動員委員會於1937年冬在徐州成立,李宗仁任主任。該會成立不久,各縣即相繼成立了縣動員委員會。中共蘇魯豫皖特委利用總動員委員會組織部(由特委掌握)的名義往各縣派幹部擔任縣動員委員會指導員,開展民眾運動,建立民眾團體,如“青年抗日救國團”,“職工抗日聯合會”、“農民救國會”等等,至1938年初共建有1518個團體,成員約36萬。這些民眾團體絕大多數是在“特委”領導下進行活動的。不久,各縣的“青年抗日救國團”逐漸發展成為一支有相當規模的群眾抗日武裝。③
徐州是當時愛國青年向往的地方。1937年冬,平、津、滬、魯等地流亡學生紛紛雲集徐州,請纓抗日。李宗仁根據中共特委的建議,於1937年11月12日舉辦“抗敵青年訓練班”,第1期為300人,訓練3個月,結束後由戰區總動員委員會組織部編組為11個工作團,將受訓青年派往各縣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第2期為5000人,改名為“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李宗仁兼團長,培養了大批抗日青年骨幹,也為共產黨造就了一批人才。④
戰區總動員會為動員和組織民眾支援台兒莊戰役做了大量工作。總動員委員會舉辦了“保衛大徐州宣傳周”,男女老少都為支援台兒莊戰鬥、保衛徐州市而積極行動,各縣民眾團體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宣傳隊,幫助我軍運送糧草、彈藥,搶救傷員,支援前線,對保證台兒莊勝利作出了貢獻。
在發動民眾過程中,中共特委還建立了一支由它領導的抗日武裝,有槍200餘支,共500餘人。這支抗日武裝與戰區上層的統戰關係,獲得戰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批準,編為“第五戰區人民抗日義勇隊”,張光中為隊長。這支抗日遊擊隊活躍在敵後,破壞臨棗支線及津浦線兗州至臨城段交通,襲擊日軍。這是中共在徐海地區公開掌握的第一支武裝部隊,後稱“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張光中還利用這個番號,在沛、滕兩縣交界處建立了四個大隊的革命武裝,每隊一二百人。嶧縣人民抗日義勇隊在中共黨員朱道南、劉景鎮領導下,在臨棗路的鄒塢、山家林一帶多次破襲鐵路、公路,伏擊日軍運輸隊,斃傷日軍多人,並繳獲槍支彈藥等戰利品。滕縣義勇隊在中共黨員王見新、於公率領下,在官橋、井亭一帶多次伏擊日軍,炸毀南北大橋兩座,津浦鐵路因此一度中斷。沛縣人民抗日義勇隊配合李明揚部兩次襲擊臨城,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各地抗日人民義勇隊的活動,有力地配合了台兒莊正麵戰場。①
中國共產黨從各方麵對台兒莊戰役的大力支持,國共兩黨的團結合作,保證了台兒莊戰役的勝利,並在八年抗戰中充分顯示了這種團結合作的偉大力量及其深遠影響。
以上所述,台兒莊戰役的曆史地位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台兒莊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前線我軍將士戰勝敵人的勇氣和信心,在津浦線上將日軍拖住了數月,為部署武漢會戰及實現向西南大後方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從而奠定了抗戰勝利的基礎。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我國近百年來遭受列強侵略的悲慘曆史,成為中華民族複興的偉大轉折點,而作為抗戰勝利契機的台兒莊戰役,則是中華民族複興的新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