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與敵戰,若遇風順,致勢而擊之,或遇風逆,不意而搗之,則無有不勝。法曰:風順致勢而從之,風逆堅陣以待之。

“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若遇到順風,就可順著風勢進攻敵軍;如果遇到逆風,也可出其不意去突襲他們,這樣就沒有不戰勝的。兵法說:如果是順風就順風勢進攻敵軍,如果是逆風就堅守陣地迎進來攻之敵。

“戰例”

《五代史》:晉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與契丹戰於陽城,為敵所圍。而軍中無水,穿井輒崩。又東北風大起,敵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軍士皆憤怒,大呼曰:“都招討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諸將請戰。杜威曰:“候風稍緩,徐觀可否?”李守貞曰:“彼眾我寡,風沙之內,莫測多少,惟力戰者勝,此風乃助我也。”呼曰:“諸軍齊戰賊!”符彥卿召諸將問計,或曰:“敵得風勢,宜待風回。”彥卿亦以為然。右廂副使藥元福曰:“今軍饑渴已甚,若待風回,吾屬皆為敵有矣。且敵謂我軍不能逆風以戰,宜出其不意,急擊之,此詭道也。”符彥卿等乃將精騎,奮力擊之,逐北二十餘裏。契丹主奚車走十餘裏,追兵擊之,得一橐駝,乘之遁去。晉軍乃定。

“戰例今譯”

據《五代史》記載:後晉的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同契丹大戰於陽城,被敵軍圍困。後晉部隊又缺少飲水,想挖井取水,可一挖就塌。當時又刮起東北風,敵軍趁勢放火,並且揚起塵沙助長火勢。晉軍見此情景很憤怒,大聲呐喊:“都招討使為什麼不下令反擊?難道讓我們白白流血等死?”各位將士都紛紛請戰。都招討使杜威說:“等風勢緩和下來時,再觀察是否能夠出兵。”馬步都監李守貞說:“敵眾我寡。現在風沙彌漫,敵軍摸不清我軍實力,誰奮力作戰誰就勝利。大風恰好幫了我軍的忙!”他隨即對各位將士大聲呼喊:“各路將士齊心協力地出擊敵人!”符彥卿召集各位將士一起商議作戰計劃。有人說:“敵人風順,我軍應當等待風向變了再戰。”符彥卿也認為這樣穩妥,但右廂副使藥元福反對說:“目前我軍饑渴難忍,如果等風向改變後,恐怕都已成了戰俘了,而且敵軍此時認為我們不會逆風襲擊,我們就應該乘其不備去襲擊他。這就是用兵作戰的詭詐之處。”符彥卿聽了,率領精銳騎兵奮力反擊,把毫無防備的敵軍打退20多裏。契丹國王坐著奚車逃了十幾裏,眼看晉軍追兵衝來,慌得找來一匹駱駝逃跑了。後晉將士也停止追趕,撤軍回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