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與敵相攻,若雨雪不止,視敵無備,可潛兵擊之,其勢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

“今譯”

凡是對敵,假如相攻戰,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氣,偵察確悉敵人沒有戒備時,那就可以偷偷派兵襲擊他。這樣,敵人的陣勢便可被我軍打破。兵法說:進攻敵人要乘其疏於戒備之時。

“戰例”

唐遣唐鄧節度使李愬討吳元濟。先是,愬遣將二千餘騎巡邏,遇賊將丁士良,與戰,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嚐為東邊患,眾請刳其心,愬許之。士良無懼色,遂命解其縛。士良請盡死以報其德,愬署為捉生將,士良言於愬曰:“吳秀琳據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主謀也。然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擒之則秀琳自降矣。”鐵文及光洽被執,秀琳果降。愬延秀琳問計,答曰:“將軍必欲破賊,非得李祜不可。”祐,賊健將也,有勇略,守興橋柵,每戰常輕官軍。時祐率眾割麥於野,愬遣史用誠以壯士三百伏林中,誘而擒之以歸。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複與語,諸將不悅,想力不能獨完,乃械祜送之京師,先密奏曰:“若殺祜,則無成功。”詔以祜還。見祐大喜,署為兵馬使,令佩刀出入帳中。始定破蔡之計,令祜以突騎三千為前鋒,李忠義副之;愬以臨軍三千為中軍,李進誠以三千殿為後軍。令曰:“且東行。”六十裏,夜至張柴村,盡殺其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幹糧,整羈靮、鞍鎧、弓刃。時大雪,旌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諸校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眾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祜奸計。”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盛,分輕兵斷賊朗山之援,又斷洄曲及諸道橋梁,行七十裏至懸瓠城。城傍皆鵝鶩池,愬擊之以亂聲。初,蔡人拒命,官軍三十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為備。祐等攀城先登,眾從之。殺守門者,而留擊柝者,納其眾城中。雞鳴雪止,遂執元濟,監送京師,而淮西悉平矣。

“戰例今譯”

唐憲宗派遣唐鄧節度使李愬率軍討伐割據淮西鎮而與朝廷對抗的吳元濟。開始,李愬派部將馬少良率2000餘騎兵巡邏,路遇敵將丁士良所部,雙方交戰,活捉丁士良。丁士良是吳元濟的一員猛將,經常率兵在東部邊沿騷擾,眾將恨他而請求挖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但丁士良麵對死亡卻毫無懼色,李愬看到後立刻給他解開繩索。丁士良因此而表示願以盡死效力來報答李愬的救命之恩。李愬則任命他捕捉生將。丁士良向李愬建議說:“吳秀琳現在據守文城柵,他所處的地位如同吳元濟的一隻左臂;朝廷軍隊之所以不敢靠近他那裏,是因為有陳光洽為他出謀劃策。然而,陳光洽卻是個勇敢但很輕率,喜歡親自出戰的人,請允許我前去把他抓來。這樣,吳秀琳將會不戰而自動投降了。”等到鐵文和陳光洽被丁士良活捉過來以後,吳秀琳果然不戰而投降了唐軍。李愬請來吳秀琳問以征服吳元濟的計策,秀琳回答說:“將軍如果一定要擊破吳元濟的話,沒有李祐不可。”李祐,是吳元濟的一員健將,既勇敢又有謀略,他長期守衛在興橋柵,每次作戰總是輕視官軍。此時李裙正率兵於田野裏收割小麥,李愬於是派遣部將史用誠帶領300名壯士埋伏於附近樹林中,把李祐活捉而帶回軍營。唐軍將士都爭著請求把李祜殺掉,但惟有李愬以待客之禮款待他,並經常與他交談,其他將領對此都很不高興。李愬考慮到單憑他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祐,於是便給李裙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師長安,此前先秘密寫好奏表呈送唐憲宗說:“如果殺了李祜,平定淮西就會前功盡棄。”憲宗閱表後,立即下令將李祜送還李愬。李愬見李祐已經安全回來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兵馬使,並且準令他可以佩戴腰刀進出自己軍帳。正式製定了奇襲蔡州的戰略計劃。於是,李愬命令李祐率領號稱“突將”而擔任衝鋒陷陣的敢死隊3千人為前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與監軍率領3千人為中軍主力;李進誠率領3千人為後軍擔任後衛。部署停當以後,李愬下達命令說:“隻管向東前進!”唐軍東行60裏後天已黑了,進至張柴村,將該地守軍全部殺死,然後命令部隊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幹糧,整理好馬籠頭、馬韁繩、馬鞍子以及鎧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裝備。當時,天正下著大雪,凜冽刺骨的寒風刮得軍旗破碎,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唐軍人人都認為此番必死無疑。這時,眾將校請示下一步行軍方向,李愬明確而堅定地說:“到蔡州去取吳元濟的首級!”眾人聽後大驚失色,相對哭泣說:“咱們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計了。”可是,於大家害怕李愬,所以沒有敢於違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時候,雪下得更大。李愬這時一麵派遣一支輕裝部隊南下切斷朗山敵人增援蔡州的道路,一麵出動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的道路上的橋梁。又走了70裏,進至蔡州城下。該城旁邊都是飼養鵝鴨的池塘,李愬叫士兵擊打池中的鵝鴨,讓它們發出叫聲以掩蓋唐軍行進聲響。最初,從吳少誠占據蔡州對抗朝廷命令以來,唐軍已有30多年不能進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李祐等率軍首先登上城牆,部隊緊隨其後,殺死了守衛城門的敵兵,隻留下打更人繼續敲梆報更,然後打開城門,唐軍全部進入城中。到雞鳴天亮之時,雪已不下了,終於活捉了吳元濟,並用囚車押往京師長安。淮西地區完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