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診斷】
表演型人格障礙產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認為與早期家庭教育有關,父母溺愛孩子,使孩子受到過分的保護,造成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符,心理發展嚴重滯後,停留在少兒期的某個水平,因而表現出癔症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賴性,也可能是本類型人格產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麵:
1)引人注意,情緒帶有戲劇化色彩。
這類人常好表現自己,而且有較好的藝術表現才能,唱說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稱他們為“偉大的模仿者”、“表演家”。他們常常表現出過分做作和誇張的行為,甚至裝腔作勢,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這類人不僅有很強的自我暗示性,還帶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他們常好幻想,把想象當成現實,當缺乏足夠的現實刺激時便利用幻想激發內心的情緒體驗。
3)情感易變化。
這類人情感豐富,熱情有餘,而穩定不足;情緒熾熱,但不深,因此他們情感變化無常,容易激情失衡。對於輕微的刺激,可有情緒激動的反應,“大驚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動幾乎都是反應性的。由於情緒反應過分,往往給人一種膚淺,沒有真情實感和裝腔作勢甚至無病呻吟的印象。
4)視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種花招使人就範,如任性、強求、說謊欺騙、獻殷勤、諂媚,有時甚至使用操縱性的自殺威脅。他們的人際關係膚淺,表麵上溫暖、聰明、令人心動,實際上完全不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
這類人喜歡別人注意和誇獎,隻有投其所好和取悅一切時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現出欣喜若狂,否則會攻擊他人,不遺餘力。
具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其行為反應模式有下述特點:
1)活潑好動,性格外向,不甘寂寞。例如,在人多的場合,願意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
2)與他人交往時感情用事,感情勝過理智。
3)這些人常常奇裝異服,在服裝上追時髦,“趕新潮”,目的是吸引別人對自己身體的注意。
4)這些人具有表演才能,他們平時與人接觸交往,就像一位戲劇演員在舞台上演戲一樣,表情豐富,談話內容過分誇張。
5)自我中心,在人際交往中隻考慮自己的需求,絲毫不考慮別人當時的實際情況,為此常常造成人際關係緊張。
6)對人際關係的親密性看得超過實際情況。例如,主動說自己有很多知心朋友,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隻能說這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
7)在人際關係受挫折或應激情況下,較易產生自傷或自殺行為。其自傷行為一般程度較輕,常常隻是表皮劃傷等,較少見傷及深部的血管和神經,帶有表演性。
8)暗示性增強,很容易接受他人或周圍情景的影響,這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冷靜分析的頭腦有一定關係。
據有些專家學者的意見,以上8項隻要滿足5項,就可確定表演型人格障礙診斷,所具有的項目數越多,人格障礙程度就越嚴重。
【心理處方】
表演型人格障礙與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一樣,有些人在童年、少年時 就有上述某些表現,有些人則開始於成年早期,但要到18周歲以後臨床 上才能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表演型人格障礙一旦形成,目前的治療方法很難將其徹底改變。但經較長時間的心理治療,對改善緊張的人際關係,是有一定效果的。
1)認知領悟療法
由於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心理防禦機製發育不成熟,削弱了疏導焦慮、控製衝動或發展。
在認知領悟療法操作過程中,引入其成長經曆所致影響,幫助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對矛盾衝突情景進行剖析,使其重新認識和探索自我,隨著其對己、對人和對環境產生理性的認識和領悟,個性趨於成熟和發展,逐漸以成熟而建設性的態度取代幼稚原始的反應方式。
2)合理情緒療法
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持強烈要求備受關注的自我中心態度,因而不能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致使他們生活中的應激較多,常有不合理的情緒爆發及混亂的行為表現。表演型人格障礙者有可能向他們的治療者提出許多不合理要求,如在不恰當的時間尋求治療者幫助,或不合理地要求延長會談時間,如不能即刻滿足,即認為自己遭遇不公,隨即產生強烈不滿情緒和行為反應。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焦點應放在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對具體應激情景更適宜的反應方式上。應就相應的反應方式與其進行討論,在解釋哪些行為不能被接受的同時,提供恰如其分的幫助。
3)危機幹預
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常有威脅自傷或自殺以及自殺的行為表現,其較多發生自殺未遂,這與其在親屬或性伴侶間關係混亂,自我中心的意識,以及人際關係的依賴等脆弱和易變的特質有關。威脅自傷、-自殺或自殺行為本為受到挫折後的作弄舉動,但其中也不乏因分寸掌握不當終致死亡者,重要的是治療者應盡早識別這種狀況,以便及時進行危機幹預。
5、如何摒棄攻擊型人格障礙
攻擊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行為和情緒具有明顯衝動性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礙,又稱為暴發型或衝動型人格障礙。
【專家診斷】
攻擊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患者情緒高度不穩定,對事物往往做出爆發性反應,極易產生興奮的衝動,行為爆發時不可遏製。心境反複無常,辦事處世魯莽,缺乏自製自控能力,易與他人衝突和爭吵,稍有不合便大打出手。不計後果。
患者心理發育不成熟,判斷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慫恿。對他人和社會表現出敵意、攻擊和破壞行為;不能維持任何沒有即刻獎勵的行為,經常變換職業,多酗酒。
如果日常的行為中有符合下列狀態中的三項,那麼就很可能患有攻擊型人格障礙。
有不可預測和不考慮後果的行為傾向;
行為爆發難以自控;
不能控製不適當的發怒,尤真是行為受阻或受批評、指責時容易與他人爭吵或衝突;
情緒反複無常,不可預測,易爆發憤怒和暴力行為:
生活無目的,事先無計劃,對很可能出現的事也缺乏預見性,或做事缺乏堅持性,如不給予獎勵,便很難完成一件較費時的工作;
強烈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與人關係時而極好,時而極壞,幾乎沒有持久的友人;
有自傷行為。
攻擊型人格障礙有一個類型稱為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具體的外在表現是:
表麵對他人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內心卻充滿敵意;
頑固執拗,不聽調動,拖延時間,暗地破壞或者阻撓他人的工作;
滿腹牢騷,但心裏又很依賴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