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開始前,蘇軍與德軍主要兵力兵器對比的情況是:參戰人員1.5∶1(14.9萬∶9.9萬人),坦克2∶1(635輛∶310輛);炮兵(火炮和各種口徑的迫擊炮)1.6∶1(1728門∶1101門),飛機1∶1.7(294架∶500架作戰飛機)。
但是,蘇軍的戰鬥精神和政治精神素質遠遠優越於德軍。部隊進行的黨政工作有力促進了這些品質的培養。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在防禦戰中不僅在口頭上,而且以自身的榜樣來鼓動大家。軍人們懂得自己對祖國命運所負的責任和對國家和黨應盡的職責。他們準備在將要到來的進攻戰中也證明這一點。在嚴酷的前線環境中,軍人們爭取入黨的願望更強烈了。在近衛第2集團軍各部隊和前線所有部隊中,要求入黨入團的申請書大量增加了。
粉碎德軍科捷利尼科沃集團的最後階段到來了。
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情緒十分振奮。在對部隊進行動員時,他言簡意明地總結了這不尋常的一天,最後講道:今天,凶惡的敵人終於被我們徹底地擋住了,現在我們自己要轉入進攻了……
進攻前的夜間,蘇軍指揮員的大腦裏,意誌及神經仍然十分緊張。他們腦海裏各種念頭在翻騰著:敵人的火力和炮兵配係是不是都搞清楚了,敵人的全部力量是不是都會受到我炮兵和航空兵的痛擊,已經運到的燃料和彈藥是否夠用;各部隊是否都明確了自己的任務,這些任務是否傳達到了每個戰士,所有道路和橋梁是否都得到了修複,軍人們的給養是否已安排妥當,還有士兵們是否能及時收到信和報紙。必須對前線的一切實際情況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最後一次考慮和研究,以便自己確信:進攻的準備工作確確實實是做好了,並且一定會取得勝利。隻有到那時,才能發出衝鋒的號令。
近衛第2集團軍指揮部正是這樣度過1942年12月23日晚到24日這一夜的。
手表的指針早已指過了12點,但是每個人都不想去休息。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伏在密密麻麻標滿記號的地圖上。他那張堅強的、被草原上的風吹而變得粗糙的臉,就好像用石頭雕成的一樣。
軍事委員會委員拉林少將、副司令員科賴澤爾少將、作戰部長格列佐夫上校,炮兵副司令員克拉斯諾佩夫采夫少將都住在這間煙熏火燎、燈光昏暗的農舍裏。在過去幾個月的槍林彈雨中,這間小木屋奇跡般地幸免於戰火的浩劫。現在,近衛第2集團軍用它作了指揮所。
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打開方麵軍的戰鬥命令,近衛第2集團軍的指揮員們圍攏過來。他們莊重地將作戰命令慢慢展放平整。
地圖上麵標明了方麵軍司令員對進攻戰的最後決定。在這之前,指揮員們上百次叫出這些居民點的名字——切爾諾莫羅夫、格羅莫斯拉夫卡、伊萬諾夫卡、卡普金卡……他們上百次地在地圖上研究了梅什科瓦、卡普金卡河蔚藍色的、彎彎曲曲的流向圖……
但是,現在所有這些名字好像具有物質上的力量一樣,把他們每個人的思想時而引向他們部隊的塹壕裏,使他們想到,他們的士兵同樣是心情振奮;時而引到被敵人占領的梅什科瓦河對岸,使他們想到要不借任何代價擊潰敵軍,向縱深發展勝利,最後占領連接科捷利尼科沃城的最大鐵路樞紐,使敵人失去戰役上的鐵路機動能力。
各兵種司令員和主任彙報了兵團和部隊的進攻準備情況。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默默地聽著,隻是有時明確一下那些最主要的地方。隻是在同敵人決戰前的最後一次會議中心議題結束時,他才挺起了他那不高但很結實的身子,直截了當地問:
“怎麼樣,同誌們,讓我們收拾一下這位曼施坦因元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