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轉戰千裏(2 / 2)

然而呂布卻對陳思說到:“讀修有何良策?”

陳思無奈,隻好說道:“主公,別駕之策乃是堂堂王道,且今冀州接連發生戰事,將士疲乏,不宜對攻。”

呂布見陳思也這樣說道,於是氣憤得說到:“某堂堂男兒,竟然被人困在城內,學那縮頭烏龜,真是氣煞我也。”

眾人皆不語。

片刻後,呂布剛要解散會議,趙雲卻對陳思耳語,然後陳思起身說:“子龍有一想法,諸位不妨試試。”

呂布聞言,大喜過望,連忙說道:“子龍有話,但說無妨。”

趙雲見呂布發話,陳思也遞給趙雲一個鼓勵的眼神,於是開口說到:“子龍之前聽韓大人說,袁紹現在糧草不足且士兵疲乏,那我等不妨繞路到袁紹後方,在其屯糧之地烏巢放火燒糧,如此一來,袁紹軍糧草不足,必定退兵。”

眾人聞言,皆稱妙計。

一直沉默的高順卻開口道:“奇襲後方,斷其糧草固然妙策,但是卻又幾個難處。第一:轉戰千裏,必須有一帶軍有方且智勇兼備的良將;袁紹軍不日將至,溫侯要坐鎮鄴城統領全局,文遠與在下也要協助主公防守冀州無暇分身;第二:深入敵軍腹地,一無援兵,二無補給,太過冒險,且囤糧之地必有重兵把守,若要奇襲,兵馬太多容易露出痕跡;雖為妙策但實施難度太大。”

陳思思考片刻後,起身對呂布說:“讀修願望。”

呂布、陳宮聞言皆說此行太過危險,卻見陳思說:“危險肯定有的,但不能因為有危險就不作。況且事實上風險並不大。”

“首先,袁本初興兵前來,則內部防守必定空虛,且大軍必定拱衛在老巢汝陽,其餘守兵必不會太多;第二,我帶三千騎兵,帶足幹糧,晝伏夜行,到了河北,換上之前俘虜的裝束,之前袁紹軍剛過,料想民間百姓定不會起疑,可一路到達烏巢;第三:帶兵衝殺有子龍,臨陣應變有在下,各位盡可放心,等待吾等凱旋,縱使有意外發生,騎兵來去如風,亦可報全自身。”

呂布又問“讀修準備何時動身前往烏巢?”

陳思說:“如今袁紹軍尚未離開河北,讀修也有一些事物準備,等五日後,袁紹進入冀州境內,思再帶兵連夜趕往烏巢。”

陳宮見陳思分析的頭頭是道,不好反駁,隻好應承下來。

之後,幾人又對如何應對袁紹軍紛紛獻策,最終決定全線收縮,固守鄴城,等待陳思偷襲烏巢之後,袁紹退兵在銜尾追擊。

會議結束之後,陳思請來繡娘仿造一麵袁紹軍的軍旗,又命親衛前往軍營,將俘虜身著的衣甲盡數收繳,但隻有兩千餘套,且皆有破損,陳思隻好去找陳宮請求幫助,陳宮應允在三日內湊足三千套一樣的衣甲,陳思又說需求大批桐油請幫忙收集,陳宮一一口答應。

三日後,陳宮派人通知陳思,物資已經備齊放在城北軍營,陳思帶著趙雲來到軍營,隻見三千騎兵都已經換上袁紹軍的衣甲,騎都尉沮授說道:“軍師,沮授自降主公以來,寸功未建,此次前往敵軍腹地,在下也願前往。”

“大人有此心意,讀修自當領情,不過在下有一事請大人幫忙。”陳思說。

“軍師請講”沮授答。

“之前在下請公台兄準備大量桐油以備火燒烏巢之用,不過瓦甕之屬,不禁顛簸,在下煩請大人帶領士卒,去城外挑選粗壯的老竹砍伐,作成小桶,內注桐油,如此一來,不僅攜帶方便,取用時也更加簡便;另外就是請大人都搜集一些火摺子,爭取每騎都隨身攜帶一個。”陳思說道。

“大人高見,授這就帶人前去砍伐老竹,搜集火摺子。”

第五日傍晚,陳思再次來到軍營,見沮授已經將三千騎兵列好陣勢,陳思登台忽悠道:“眾將士,如今袁紹再次興兵犯我翼州,各位妻兒老小即將再遭戰亂之苦,吾主仁慈,不願輕起刀兵,固守鄴城,但吾等軍人,保家衛國乃是天職,今天,眾位將在某的帶領下,深入敵軍腹地,偷襲其儲糧之地,使起不戰而退,但此行轉戰千裏,一無補給、二無援軍,可謂凶險,你們怕不怕。”

“不怕”,三千騎兵嘶聲喊道。

“好,不愧是個爺們兒。現在,隨我出城,殺入敵軍老巢。”

今天第一更到,請各位兄弟刺激刺激知了,來些收藏和推薦可好?知了在這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