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攻戰之法,從易者始。敵若屯備數處,必有強弱眾寡。我可遠其強而攻其弱,避其眾而擊其寡,則無不勝。法曰:“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1】

《北史》:周武帝將伐齊之河陽【2】,謀及臣下,宇文弱進策曰:“今之用兵,須擇其地。河陽:中要【3】,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誌。如臣所見,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納,師竟無功。【4】

【注釋】

【1】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語出《孫子兵法·軍形篇》。

【2】河陽: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

【3】衝要:指軍事重地。

【4】戰例出自《北史·宇文弱傳》。

【譯文】

進攻作戰的原則,應從最容易攻下敵軍防守薄弱的地方開始進攻。如果敵軍分兵幾處駐紮防守,必定有力量強弱、兵力多寡的差別。對此,我軍應當遠離兵力較強的敵人而進攻兵力弱的敵人,避開敵人兵眾多的地方而攻擊兵力少的地方。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正如兵法所說:“善於作戰的人,隻是戰勝了那容易被戰勝的敵人。”

據《北史》記載,周武帝宇文邕準備進攻北齊的河陽時,向大臣詢問謀計,宇文弱獻策說:“今天我們要對齊作戰,必須選準容易攻打的目標。河陽是要衝軍事重地,北齊的精銳部隊全都集結在那裏,我們竭盡全力去圍攻,恐怕也很難達到占領的目的。若依我的看法,北齊汾水彎曲之處,那裏駐紮的軍隊少,山勢又平緩,容易攻取。”但周武帝並沒有采納宇文弱的建議,因此派出的征討軍竟一無所獲而返。

孫臏

孫臏是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從師鬼穀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卻因此遭人暗算,但他仍成就了一番事業。著作《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銀雀山出土,有一萬一千餘字。

89.離戰

【題解】

劉伯溫在此篇中闡述了如何使用離間之計以瓦解敵軍的謀略。在對敵作戰中,應該注意抓住可以實施離間的機會,令敵人內部不和,然後我方派出精銳部隊乘機進攻它,必定能夠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戰國末期,齊將田單在即墨保衛戰中打敗燕軍之戰,就是利用了燕惠王與燕將樂毅君臣之間的夙怨,進行離間之計而後大敗燕國軍隊的。

【原文】

凡與敵戰。可密候鄰國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諜者以間之。彼若猜貳【1】,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親而離之。”【2】

戰國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將樂毅【3】並將秦、魏、韓、趙之師伐齊,破之,湣王出奔於莒【4】。燕軍聞齊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將淖齒將兵救齊。因為齊相,欲與燕將分齊地,乃執湣王數其罪而誅之。複堅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數年不下。樂毅並圍之,即墨大夫戰死,城中推田單【5】為將軍。頃之,燕昭王薨,惠王立,為太子時與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日:“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6】,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7】矣。”燕王以為然,乃使騎劫代毅。毅遂奔趙。燕將士由是不和。單乃詐以卒為神師而出之,列火牛陣大破燕軍,複齊七十餘城,迎襄王自莒入臨淄。【8】

【注釋】

【1】猜貳:猜疑、互不信任。

【2】親而離之:語出《孫子兵法·計篇》。

【3】樂毅:戰國時期燕國名將,任上將軍,封昌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