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7年十月,唐憲宗派遣唐鄧節度使李想率軍討伐叛軍吳元濟。開始,李愬派部將率千餘騎兵巡邏,正好路上遇見敵將丁士良的部隊,雙方交戰,唐軍將丁士良活捉了。丁士良是吳元濟手下的一員猛將,經常率兵在李愬的東部邊界騷擾,眾將都非常恨他而紛紛要求剜出丁士良的心,李愬也答應了。但丁士良麵對死亡卻毫無懼色,李愬非常讚賞便命人給他鬆綁並饒恕了他。丁士良因此願意拚死為李愬效力。李愬便任命他為捉生將。丁士良向李愬建議說:“吳秀琳當前守在文城柵,他是吳元濟的左膀右臂,朝廷軍隊之所以不去惹他,他的背後有陳光洽為他出主意。然而,陳光洽雖然勇猛但謹慎不足,喜歡孤軍出戰。請允許我前去把他抓過來,這樣,吳秀琳將會不戰而降。”等到鐵文和陳光洽被丁士良活捉以後,吳秀琳果然投降了唐軍。李愬請來吳秀琳詢問征服吳元濟的計策,秀琳回答說:“將軍如果要擊破吳元濟的話,必須捉到李柘。”李祐是吳元濟的猛將,勇敢而又有謀略,他駐守在興橋柵,每次作戰總是看不起官軍。此時李祐正率兵在田野中收割小麥,李愬於是派遣部將史用誠帶領三百士兵埋伏在附近樹林中,乘李祐不注意,把他活捉而帶回軍營。唐軍將士都爭著要求把李祐殺掉,但隻有李愬以禮相待,並與他促膝交談,見此其他將領心中都很不高興。李愬意識到僅憑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祐的人身安全,於是便給李祐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師長安。李愬事先寫好密奏向憲宗說:“如果殺了李祐,淮西就無法平定。”憲宗閱表後,立即下詔將李祐送還李愬的軍營。李愬見李祐安全回來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兵馬使,並且準令他可以佩戴腰刀進出自己軍帳,確定了奇襲蔡州的戰略。於是,李愬命令李祐率領三千人突擊手為前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與監軍親自率領三千人為中軍主力;李進誠率領三千人為後軍壓陣。部署停當以後,李愬下命令說:“一路向東進軍!”唐軍東行進六十裏時,夜晚進至張柴村,馬上將該地守軍全部殲滅。李愬命令部隊就地休息,吃些幹糧,整理好馬籠頭、馬韁繩、馬鞍子以及鎧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裝備。這時,天上下起鵝毛大雪,軍旗被猛烈的寒風撕裂了,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唐軍人人都認為此番必死無疑,不是戰死就是被凍死。這時,將領們請示行軍方向,李愬明確而堅定地說:“攻進蔡州城,拿下吳元濟的頭。”眾人聽後都大驚失色,相對哭泣說:“咱們被李祐的奸計害苦了。”可是,由於大家都敬畏李愬,沒有一個敢於違抗軍令。到了半夜時候,雪下得更大。這時,李愬一麵派遣一支輕裝部隊南下切斷朗山敵人的增援之路,一麵出動部分兵力北上毀壞了洄曲河上和其他通往蔡州道路上的橋梁。唐軍從張柴村轉向東南,又走了七十裏,直達蔡州城下。該城旁邊的池塘裏飼養著大量的鵝鴨,李愬叫士兵擊驅趕池中的鵝鴨,讓鵝鴨的叫聲以掩蓋唐軍行進聲響。最初,從吳少誠(吳元濟養伯父)在蔡州起兵反抗朝廷以來,唐軍已經有三十多年沒能到達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一向不加防備。李祐等率突擊手,首先鑿城牆而上,部隊緊隨其後,殺死了守衛城門的敵兵,隻留下打更人繼續敲梆報更,然後打開城門,唐軍全部進入城中。雞鳴天亮時候,大雪已停,唐軍活捉了吳元濟,然後押往京城長安,淮西地區完全被平定了。

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

唐長安城格局

唐長安城是“大唐氣象”的典型物化體現之一,其承載的經濟、軍事、文化和藝術的價值,留給人一種別樣的美。

95.養戰

【題解】

劉伯溫認為,與敵軍作戰時,既要保持士卒高昂的士氣,同時也要讓士卒適當休息,恢複精神和體力,隻有在士氣高昂的情況下,才能打敗敵人。戰國末期,秦將王翦奉秦王之命率六十萬軍攻伐楚國。一開始,王翦隻是堅守營地,天天休整部隊,讓士卒們沐浴健身,吃好睡好,當楚軍向東撤軍時,王翦乘機出兵追擊,楚軍大敗,這充分體現了養精蓄銳、提高戰鬥力的重要性。

【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軍曾經挫衄【1】,須審察士卒之氣,氣盛而激勵再戰;氣衰則且養銳,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