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與敵對壘,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恐言語不一,眾心疑惑。法曰:“信問通,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

蜀將關羽屯江陵,吳以呂蒙代魯肅【1】屯陸口。蒙初至,外【2】倍修恩德,與羽厚結好。後蒙襲收公安、南郡,而蜀將皆降於蒙。蒙入據城,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令軍卒不得幹曆【3】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與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裏故廢法,乃泣而斬之。於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4】。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與衣糧。羽還。在道路,每使人相問,蒙則厚遇之,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問,鹹賀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無鬥誌。會權又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5】,西至漳鄉。眾皆降,羽被殺。【6】

【注釋】

【1】魯肅:三國吳名將,字子敬。

【2】外:表麵上。

【3】幹曆:謂侵犯,擾亂。

【4】耆老:指老年人。

【5】麥城:古城名,故址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6】戰例出自《三國誌·吳書·呂蒙傳》。

【譯文】

與敵人對持中,不能允許士卒同家裏書信不斷和同親戚探望往來,就怕七嘴八舌亂說,而導致軍心疑惑士氣不高。正如兵法所說:“士兵與家中通信,就會懼怕作戰;士兵親友往來探望,會因眷戀鄉裏鄉親而不能專心作戰。”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在江陵屯兵,吳國派遣呂蒙代替魯肅而駐守陸口。呂蒙剛到任陸口時,表麵上極力與蜀國修行恩德,與關羽可謂友情深厚。但暗中竟派奇兵偷襲占領了公安、南郡,兩地蜀軍守將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呂蒙。呂蒙率軍進駐兩城後,對關羽及其他將士的家屬,他都一一進行安撫慰問,嚴令部隊不得騷擾侵犯百姓,不準向百姓索取財物。呂蒙手下有個士兵,是呂蒙的老鄉,同為汝南人,擅自拿百姓一頂鬥笠用來遮蓋公家的鎧甲,雖是出於公心,但呂蒙還是認為他觸犯了軍令,並沒有因為是同鄉就不執行軍法,還是流著淚殺了這個士兵。於是,全軍震驚懼怕,自此以後連丟在路上的東西都沒敢拾取。呂蒙整天不斷地派親信去慰問幫助城中的老年人,問他們還缺少什麼;生病的給予治病送藥,饑寒的人給衣服和食物。關羽在回軍途中,多次派人回兩城探問情況,呂蒙總是厚待他們,讓他們周遊全城,挨家挨戶去問候,有的家屬寫信托他們捎去。關羽派出的人一回到軍營,蜀國將士們便私下詢問,都慶幸自己家中平安無事,知道家人所受待遇又超過平時,因此,關羽部隊的士卒沒有鬥誌。不久,孫權又率軍來到這裏,關羽自知勢單力薄,便逃到麥城,又向西逃到漳鄉,他的部下都投降吳國,關羽後來被俘而遭到殺害。

關羽

陳壽評關羽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魯肅

魯肅早年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麵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呂蒙

陳壽評曰:“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三國誌·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98.變戰

【題解】

劉伯溫認為,在與敵方交戰時,隨機應變、靈活用兵是重要的作戰指導原則。用兵之前要事先了解敵情,敵情如有變動,則對敵作戰策略也要靈活應變。五代初期,後梁與晉爭奪魏州,後梁軍將領劉郡根據晉軍來勢猛、兵力多的情況,采取了堅守營壘、伺機破敵的作戰方針。後來,劉郡迫於壓力,率軍與晉軍交戰,結果被晉軍前後夾擊,梁軍大敗。

【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古知兵,舉動必先料敵。敵無變動,則待之;乘其有變,隨而應之,乃利。法曰:“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1】

五代梁【2】末,魏博兵亂,(囚)賀德倫降晉。莊宗【3】入魏(州),梁將劉尋【4】乃軍於莘縣,增壘浚池,自莘至河,築甬道(以通)餉。梁帝詔鄂出戰。(鄂奏)曰:“晉兵未易擊,俟彼進取,苟得機便,豈敢坐滋患害?”帝遣使問鄂以決勝之策,對曰:“臣無奇謀,但人給十斛糧,盡乃破敵。”帝怒曰:“將軍留米療饑耶?”又遣中使督戰。鄂謂諸校日:“大將專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敵製變,安可預謀。今揣彼自氣盛,難可輕克,諸君以為如何?”眾皆欲戰,鄂默然。(他日),乃複召諸將列軍門,人給河水一杯,因命飲之,眾未測其意,或飲或辭。鄂曰:“一杯之難若是。滔滔河流,可勝既乎?”眾皆失色。時莊宗以兵壓鄂營。亦不出。帝又數遣人促之。鄂以萬人薄其營,俘獲甚眾。少頃,晉兵繼至。鄂退。後戰於故元城。莊宗與李嗣源、李存審夾擊,鄂兵大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