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6A1步槍演變——取代M14
1964年2月8日,空軍把裝備的AR—15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步槍”。同時,陸軍把他們裝備的試驗型命名為XM16E1。XM16E1與M16的區別在於其槍機增加了槍機輔助閉鎖裝置(槍機到位助推器,更形象的稱呼為“輔助推機柄”),而M16的拉機柄隻有拉動槍機功能,無法助推,一旦因為某些原因使槍機不能複進到位,槍機就無法閉鎖。1967年2月23日,美國陸軍決定全麵換裝改進型的XM16E1,並將XM16E1正式命名為M16A1。M16與M16A1在外形上的惟一區別就是有沒有一個活塞狀的槍機到位助推器。在三年之後,即1967年2月28日,XM16E1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A1步槍”,1966年6月16日,柯爾特公司獲得一份將近840,000支步槍的價值約91,700,000美元的合同,M16的銷量非常好。但是在1965年至1967年期間,一些主要的問題就暴露出來。
對於AR—15能成為M16,M14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紀50年代,在北約進行“彈藥通用化”即要在北約內統一槍彈口徑時,美國認為T65式7.62×51mm槍彈射程遠、穿透力強,堅決反對任何降低威力的小口徑彈藥。於是,1953年,北約正式決定T65彈為北約製式彈。1957年,美國進行製式步槍的選型試驗,參與競爭的步槍包括有已經定為北約製式武器的FN FAL步槍、斯通納的AR—10和在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基礎上設計的T44全自動步槍。
其實選型試驗的結果早已內定。美軍的製式步槍是不會用外國貨的,FAL的參與隻是做做樣子;AR—10在試驗時出了問題,立即取消了資格。於是T44步槍理所當然地取勝,並定型為M14。
M14剛剛裝備部隊就立即在越南戰場投入使用,在越南的叢林山區中,M14的缺點暴露無遺。M14全長1120mm,帶實彈匣時全重4.54kg,由於7.62mm槍彈威力大,在全自動射擊時後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製,從而導致射擊精度很差。還有一點就是在越南戰場上配發的M14都安裝了快慢機鎖,士兵隻能是半自動射擊,在AK47強大火力的壓製下,使用M14的美軍士兵根本就抬不起頭來,簡直是苦不堪言。此外由於步槍和彈藥都太重,通常在巡邏任務中的單兵攜帶的彈藥量一般都不超過100發子彈。因此,在越南戰場上的美軍迫切地需要一種新的步槍取代M14步槍。1962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下令M14立即停產,隨後M16便趕赴越南戰場救火了。
M14從1957年裝備部隊,1963年全麵停產,1967年被全麵換裝,隻服役了10年時間。其實M14也並非是一支一無是處的槍,它隻是一支在錯誤的地點被錯誤使用的槍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