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因為沒準備而錯失良機的經曆?
這個問題和之前的剛好相反,你可能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順利了,不需要再做什麼改進了,但是你要注意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公司打算提升一批中層幹部,你覺得自己論資曆論能力都夠了,所以就沒做任何的準備,結果你落選了。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你沒做任何的準備,資曆可以積累,能力可以培養,但是你事前的準備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晉升加一個保險,更主要的是讓公司看到了你的上進心。
你能正確判斷自己工作的趨勢嗎?
進入職場也已經有段時間了,你現在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嗎?你能正確的分析一下自己未來的職場路應該怎麼走嗎?
你能夠根據一些信息來判斷公司近期的動向嗎?
公司自然不可能把類似裁員之類的信息直接告訴員工們,但是一些信息卻可以透露出類似的信息,隻要有心自然能夠看的到。比如說通過對公司的各種經營、管理情況的了解例如近期業務情況、媒體對公司的報道情況、高管變動、行業發展趨勢等等,通過這些情況的了解,就能夠幫助你從某一些重大或細微的變化中,覺察出公司或自身職位可能遭遇的危機。
【指點迷津】
千萬不要以為所有計劃都能順順利利,事先想好後備方案是發生意外的解救。正所謂未謀進先謀退,這句傳承了幾千年的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作為一名下屬,當你的上司準備出差的時候,而你必須替他設想可能遺漏的東西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這樣做了的話,他不但會衷心感激你,也會對你未雨綢繆的應變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來,不但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還為日後的晉升預先埋下了伏筆。
於職場人士來說,都應該有一種危機感,同時還要對這種危機感製定相應的應對方式,當然了,隻是有危機意識是不夠的,更應該在意識到了的基礎上製定出預防措施。因為隻有這種行為才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應對潛在的危機。
【黃金悟語】
那些在職場上混的風生水起的都是清楚地分析了自己所處的環境,然後就是采取針對的措施,為自己的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最終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即便是麵對困難和危機,也能夠保全自己,不讓自己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更不會受到什麼傷害。這種人才是真正的掌握了未雨綢繆的真諦。
我們隻是普通人,不是萬能的先知,自然無法對未來進行預言,但是我們卻可以提前預判,未雨綢繆並不隻是說說而已。
Quarter 4 如何做和如何說,同等重要
有這樣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 連說帶練真把式。”這句話最一開始是說天橋那些賣藝人的,從字麵意思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光說不練還是光練不說都討不了好,隻有連說帶練才能算真正的賣藝人。
關於說和做到底哪個重要,一直都是爭論不斷,有人堅持說應該在做的前邊,否則就是光練不說了;有人則堅持應該先做後說,否則就是光練不說。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用名陶知行,因為他認為隻有先知而後才能行,在深入民間生活過後,他又認為應該是現行而後知,所以又改名為陶行知。
那麼到底是先說後做,還是先做後說呢?其實說和做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不同的兩件事,不過若是換個角度來看的話,那麼說和做未必就不能統一起來。
【案例鏈接】
曾經有一位工人,他十分努力的工作但周薪卻隻有60美元。他的妻子每天上夜班,即使兩人如此勤苦,賺到的錢也是僅僅可以維持生計,毫無前途可言。這樣的生存窘境讓夫妻兩人十分頭疼,有一次他們的兒子耳朵發炎,情急之下他們選擇拆掉電話,節省開支買抗生素,為孩子治病。
工人雖然做著如此微不足道的工作,不過他夢想成為一名作家,他從小就善於舞文弄墨。他在平時休息時,不停地寫,將打字機敲的劈劈啪啪。他滿懷信心的將生活中結餘下來的錢交郵費,以便讓出版社看到自己的作品,他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名作家。
不過理想顯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他的作品被全部退回,統一而簡短的公式化退稿,他搞不懂自己為何無人問津。某天他在別人的書上看到自己作品的影子,他將這部小說的原稿寄給了那家出版社,出版社最終將原稿遞給了編輯皮爾·湯姆森。
他隻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對方給予自己肯定,認為他的原稿上紕漏很多,不過湯姆森認為他絕對能成為作家,鼓勵他再寫一本。
他重鎮旗鼓後又折騰了一年半的時間,給湯姆森的兩份原稿均被退還。他著手寫第四部小說,不過生活顯然已經維持不住,尤其是他有些心灰意冷,畢竟折騰累了。
他將稿子扔進了垃圾桶,他覺得自己像個異想天開的傻瓜,一直騙自己不肯在美夢中醒來。第二天早晨他看到稿子又重新在自己的桌子上,她的妻子認真的對他說:“如果你現在放棄,我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就都沒有價值了,尤其是你已經快成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