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武器裝備(7)(1 / 3)

“熊”式轟炸機是一種遠程戰略轟炸機,它是1951年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研製的,也是蘇聯研製出的第一種能夠穿越北極飛到美國進行戰略核轟炸的轟炸機。這種轟炸機不僅能執行戰略攻擊任務,還可應用於照相、電子偵寮、海上巡邏及反潛等任務,在1993年全世界仍有約230架轟炸機在服役,其中俄羅斯占170架左右。

飛揚的海盜旗——戰略轟炸機

在蘇聯,轟炸機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白天鵝,而在西方國家,它則被稱為“海盜旗”。它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遠程戰略轟炸機它出是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蘇聯共生產了25架轟炸機,蘇聯解體時它們分別由俄羅斯和烏克蘭獲得。2000年,一架新型轟炸機在俄羅斯開始服役。

紅色B—1B

戰略轟炸機由於與美國的B—1B戰略轟炸機在氣動布局方麵有關驚人的相似,因而被戲稱為“紅色B—1B”。戰略轟炸機比B—1B大且重,在戰鬥力上並不占優勢,尤其是在電子技術和隱身方麵與B—1B相差甚遠。

中國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

轟—7“飛豹”是由我國於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鬥轟炸機,該機由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負責研製。

該機機長22.325米,翼展12.705米,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作戰半徑1650公裏,采用2台WS—9(斯貝MK—202)發動機,機載23毫米雙聯機炮,9個外掛點攜帶多種空對空導彈。

偵察機

偵察機是專門用於從空中獲取情報的軍用飛機,是現代戰爭中的主要偵察工具之一。在飛機誕生後,軍隊剛剛裝備了飛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各交戰國都很重視偵察機的應用。偵察機-般不攜帶武器,通常裝有航空照相、側視雷達和電視、紅外偵察設備,有的還裝有實時情報處理設備,目前,偵察機仍在繼續發展。

偵察機之首

美國偵察機家族之龐大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有影響的主要有U—2、RC—135、SR—71、TR—1A、RF—4、RF—5E、RC—12、OV—1、OV—10、“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等。

這些偵察機在一定程度上給美國的軍事帶來了極大的發展。

高空“特種兵”

RC—135高空電子偵察機屬於特種偵察機,和傳統飛越他國領空實施照相的偵察機不同的是,RC—135並不需要深入他國領空執行偵察任務,僅在其邊境地帶或公海上空進行監聽和偵察活動。目前,美國空軍所使用的主要有S、U、VW、X等幾種。RC—135X為最新機型。

空中“飛毛腿”

美國SR—71是世界上飛得最快最高的飛機。20世紀70年代,SR—71在速度、航程、續航時間、高度等方麵,曾多次創世界紀錄,具有全球範圍的偵察能力,它的綽號是“黑鳥”。美國總共製造了32架SR—71飛機有A、B、C三種型號:SR—71A為戰略偵察型,29架;SR—71B為串列雙座教練型,2架;SR71C係由A型改裝而成的教練型,1架。

空中幽靈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是美國航空界和軍事界最負盛名的偵察機之一,它的最大特點是使用了全新的飛機發動機技術——脈衝航空發動機,以及全新的反雷達隱形技術。因此,它的作戰性能十分驚人,最高時速可以達到6倍音速,飛行高度達到了令人咂舌的3.88萬米高空、這無疑是美軍最理想的戰略偵察工具。

空中“蝙蝠俠”

RF—4多功能戰術偵察機是在F—4C的基礎上發展而成,1971年裝備美國空軍。采用較長而細的機鼻,APQ—99前視雷達,用於地形跟蹤和測繪。RF—4c機身中配有一個APQ—102型機載側視雷達和一架AAS—18A型紅外線掃描器。

此外,RF—4C還配備有前視和側視照相機,ASM—48慣導係統。RF—4C的開發相當成功,先後有505架服役於美國空軍。

戰術“英雄”

由於戰術偵察機一般要進入敵境內進行偵察活動,故躲開敵方戰鬥機閃避防空導彈與防空炮火,朝向目標地區高速飛掠而過,已成為戰術偵察機奉行的守則,因而自二戰以來戰術偵察機大都由戰鬥機衍生而成。目前,戰術無人偵察機是各大軍事強國研究的主要對象。任務載荷是戰術無人偵察機的關鍵部分,以高性能、高成本的美軍“全球鷹”、“捕食者”無人偵察機為例。戰術無人偵察機的任務載荷有多種,比較成熟、簡單的光電/紅外傳感器是最為通用的任務載荷。

軍用直升機

軍用直升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航空器,具有能空中懸停,近地飛行和不受起落場地限製的特點,可完成攻擊地麵目標、投射、偵察、空降作戰,空中機動、反潛、救護和運輸等任務,按照用選可以分為反潛直升機、運輸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和觀測/偵察直升機等兒大類型。

反潛直升機

反潛直升機主要用於搜索和攻擊潛艇,並能執行後勤支援、搜索營救等任務,和水麵艦艇反潛相比,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強、巡視範圍廣等優點,在一定海域內成為潛艇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