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短兵相接——古代兵器(1)(2 / 3)

(5)新亭侯刀

據傳,蜀國名將張飛被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赤珠山鐵,打造成一把鋒利無比的刀,隨身佩帶。這把刀就是中國十大名刀之一的新亭侯刀。關羽死後,張飛為報兄仇欲伐東吳。出兵之前,張飛喝得酩酊大醉,並用皮鞭狠命抽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夜裏趁張飛昏睡時,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侯刀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新亭侯刀因張飛而聲名鵲起,但它“克”死主人,因而被認為是一件邪器。

二、弓和弩

傳說,西漢名將李廣是一名神箭手。有一次李廣遊獵時,遠遠地看見草叢裏臥著一隻老虎,便急忙張弓搭箭向虎射去。可是那虎中箭後紋絲不動,李廣很好奇,走近一看,原來隻是一塊貌似猛虎的大石頭。再看那箭,已深深地插進石頭中,外麵隻露出箭羽。此故事雖有所誇張,但可見弓箭的威力實非一般。在古代,弓弩曾以其巨大的殺傷力君臨沙場,是名副其實的沙場“飛將”。

在古代的戰爭中,“兩軍相遇,弓弩在先”。無論是攻守城鎮,還是伏擊戰、陣地戰都可以以弓或弩為利器,先下手為強。在槍炮出現之前,弓和弩對戰場的形勢影響甚大。為此,通常每支軍隊都設有專門的弓箭手或弩機手。在戰鬥開始時,用鋪天蓋地的利箭對敵人發動攻擊,既可大量殺傷敵人,對敵人形成極大的威懾作用,還可保存己方士兵的戰鬥力。和刀劍適合近戰、長矛適合對付騎兵一樣,根據戰鬥形式的不同,弓和弩也有了明確的細分,比如中國唐代的弓分為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長弓用做步戰,角弓用於騎戰,稍弓和格弓則是狩獵用弓和皇朝禁衛軍用弓。

1.遠射兵器——弓箭

弓箭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第一種可以利用儲存能量來打擊敵人的武器。弓與箭配合使用,士兵在遠處就可以拉弓射箭,將敵人射殺。弓由有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組成。

(1)最早的弓

最早的弓是在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的,製作很粗糙,弓身一般是把樹枝或竹子彎曲後製成的,叫“單材弓”。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出現了“混材弓”,這種弓是用幾種材料拚接而成的,弓弦多用牲畜的筋繃緊做成。

(2)長弓

長弓是由簡單的弓演變出來的一種又大又重的硬弓,需要較大的力氣才拉得開,射的距離也比較遠。這種弓用榆木、榛木或紫杉木製成,長約1.8米,有效射程達230米。英國部隊在13世紀開始使用這種弓,並發展出弓箭部隊。

2.威力強勁的弩

弩是一種裝有機械裝置,可自動發射的弓,包括弩弓、弩臂和弩機三部分。發射弩時,先將弓弦向後拉,掛在鉤上,瞄準後一扣扳機,箭就射了出去。弩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大。但由於比弓笨重,所以弩的操作時間比弓要長。弩是兵器史上最早的自動武器。

(1)弩箭

弩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和古希臘時代,它所使用的弩箭比一般的箭要短,但弩箭的箭頭要重一些,上麵裝有羽毛翼或金屬翼。有時金屬翼製成螺旋形,使弩箭發射後旋轉前進。

(2)三弓床弩與元戎連弩

弩出現以後,先後發展出連射弩、弓床弩等多個種類。末代的三弓床弩則是把三張大弓組合而成,需要三十個人才能拉開。而三國時期的元戎連弩可以在弩槽裏放十支箭,扣一下扳機就射出一支箭,接著又一支箭落入槽內,這樣一次可連發十支箭。

三、劍

劍,古代兵器之一、屬於“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古代的劍由金屬製成,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的一種兵器。現在作為擊劍運動用的劍,劍身為細長的鋼條,頂端為一小圓。

人類自從銅器時代起開始使用帶刃的武器。早在公元前2世紀,人類就可以製造類似於匕首的武器。在銅器時代,由於無法突破銅的抗張強度,超過90公分的劍是幾乎無法見到的。人們需要找到一種比銅更硬的金屬才能造出更長的劍。劍柄最開始隻是一個簡單的把手,防止使用者被劍刃割傷。歐洲地區的地中海、黑海以及西亞地區的劍是典型的柳葉刃,北歐地區的劍則是螺旋型的。中國在商代開始有製劍的史料記載,在考古上也發現了青銅劍遺物,當時通常是作為長兵器之下的輔助武器,但在吳、越等河川較多的地區則因水戰較多而是將劍作為主要武器,春秋時代的名劍也因此大多出於這些地區。

1.劍的使用與構成

劍通常可以作出三種攻擊:砍、割和刺。劍由劍身和劍柄兩部分組成。劍身包括劍尖、劍刃、劍脊;劍柄包括劍格和劍莖,絕大多數劍還帶有劍首,可以係劍穗。劍身安裝在劍柄上即可稱之為劍,通常配有一個劍鞘,可以套在劍身上,有保護劍身和方便攜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