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代國際關係概況
1.關於國際關係的基本觀點:(1)國際關係指的是國與國之間、各國政黨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際組織之問的關係,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問的相互關係。(2)國際關係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內容有政治關係、軍事關係、經濟關係、文化關係。表現形式為合作與衝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等。(3)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它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力螢決定的。
2.當代國際關係的新情況:(1)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2)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披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3)國際形勢的總趨勢是,由緊張趨向緩和。由對抗轉向對話。但國際關係中的各種矛盾和鬥爭仍然存在,世界仍處在複雜多變,動蕩不安之中。
二、當代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
1.和平問題:(1)含義:指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世界戰爭的問題。(2)重要性: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3)維護和平的必要性:因為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第一,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存在構成對和平的威脅;第二,超級大國的核軍備競賽,使世界麵臨核戰爭的威脅。第三,世界上仍然存在諸多矛盾、鬥爭和不穩定的因素。(4)維護和平的可能性: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第一,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堅決反對戰爭;第二,核戰爭的毀滅性後果,使超級大國不敢貿然發動戰爭;第三,中國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5)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是維護和平的重要保證。
2.發展問題:(1)含義:指世界經濟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也稱南北問題。(2)重要性:隻有發展本國經濟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足於世界。(3)發展問題的實質是南北問題即逐步消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不平等、發展失衡、貧富懸殊,實現共同繁榮的問題。
三、當代國際組織
1.國際組織是國家之間為了特定的目的和任務,根據共同簽訂的條約而建立的一種常設性議事機構。它是國際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不是淩駕於國家之上的組織。
2.國際組織的分類
按國際組織的目的任務和職權範圍可分為政治性和專門性兩大類;按國際組織的活動區域範圍可分為世界性和區域性兩大類,按國際組織主體劃分可分為政府間和非政府間兩大類。
3.聯合國
(1)聯合國是當今世界各國政府間最大的政治性國際組織。它於二戰後成立,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現有185個成員國。
(2)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①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由原則的友好關係;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的國際問題;作為協調各國活動的中心。簡言之,就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②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以和乎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應危及和平、安全和正義;在國際關係中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不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
(3)聯合國的主要機構
①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是聯合國的審議機構。
②安理會由中、法、蘇(現由俄羅斯聯邦繼任)、英、美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安理會對國際問題的調停和裁決實行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關於實質性問題的每項決議隻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否決票,便不能通過。
③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④托管理事會
⑤國際法庭是聯合國的司法機構,設在荷三海牙,負有解決國家之間爭端的職責。
⑥秘書處是聯合國各機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
(4)聯合國成立以來,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近年來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衝突、推動國際合作、促進入類社會發展方麵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四、我國的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及其決定因素:外交政策是指一個國家為實現對外職能在對外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國家性質決定其外交政策。我國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我國必須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點:(1)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即在國際交往中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獨立,對一切國際問題都要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2)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4)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同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是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立足點。(5)堅持對外開放(即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國外資金、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其他先進成果,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重點熱點問題分析
國家利益與我國的外交政策.
1.國際關係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國家利益是處理國家之間關係的最高準則。國家利益首先是指統治階級的利益,同時也包括社會利益和民族利益,它由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構成。我國的國家利益是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統一。堅持國家利益原則,對開拓我國外交活動的新局麵,增進國際交往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2.教材對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及其決定因素作了全麵闡述。十四大報告的論述主要有: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兩大基本目標;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新秩序;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關係的原則立場1人權問題是一個國家主權範圍的事,反對用人權幹涉別國內政。總之,要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已考試題彙集
一、選擇題I
1.第三世界國家主張國際經濟新秩序應當建立在()
A.平等互利的基礎上B.自力更生的基礎上
C.團結合作的基礎上D.和平穩定的基礎上
2.南北對話是指()
A.南半球國家和北半球國家之間為發展各自的民族經濟而進行協商對話
B.歐洲、北美洲國家和非洲、南美洲國家之間為解決債務問題而進行協商對話
C.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圍繞發展問題而進行協商對話
D.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圍繞和平問題而進行協商對話
3.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親疏冷熱、分離聚合,歸根到底是由各國()
A.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
B.意識形態和社會製度決定的
C.勞動人民的利益和意誌決定的
D.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誌決定的
4.聯合國安理會在通過重大問題決議時,實行()
A.十五個理事國一致原則
B.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原則
C.絕對多數原則D.簡單多數原則
5.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強弱,不僅決定了國家的工農業生產能力和對外貿易,影響著國民的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質,而且直接製約著國家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水平與規模,製約著對外政策與對外關係。這主要說明()
A.經濟和科技實力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B.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發展是各國的首要任務
C.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競爭是各國競爭的重點
D.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強弱是國家間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決定因素
6.據最近美國《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為保持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的地位,不惜將自己集團內的西方盟友視為“潛在的敵人”,提出尤其要警惕從歐洲、日本和其他地區出現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這說明()
①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②國家利益是國家之間關係的決定因素
③美國謀求世界霸權
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⑤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是發達國家相互抗衡的根源
A.①②③8.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7.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它的總部設在(),聯合國日是(),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司法機構,設在()。
A.華盛頓6月25日日內瓦
B.紐約10月24日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