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華盛頓,0月24日日內瓦

D.紐約6月25日海牙

8.1992年.我國正式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東道國,在北京圓滿地召開了第48屆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會議;派代表出席了在裏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事例表明()

A.獨立自主是我國一貫堅持的基本立場

B.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基本目標的重要內容

C.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南北關係

D.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利益與共、命運相關

9.根據聯合國規定,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國家,需經()的推薦,以及聯合國大會()票數通過,才能成為會員國。

A.常任理事國全體

B.秘書處多數

C.國際法院半數

D.安理會三分之二

1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對外交往進入建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這主要是因為()

A.製定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

B.貫徹了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政策

C.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

D.將對外開放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

11.當代國際關係錯綜複雜,我們處理國際同題時,主要()

A.按照國際條約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B.根據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C.按聯合國的決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D.根據大國一致的原則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12.1996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赫爾姆斯一伯頓法”,規定美國要對所有與古巴做生意的外國公司實行製裁。此法遭到包括美國的盟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反對。這說明()

A.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B.美國矛盾是各國反對該法的根本原因

C.霸權主義可以使美國直接獲得高額利潤

D.強權政治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

二、選擇題I

1.在下列關於聯合國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A.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6月26日

B.聯合國大會由世界各國組成

C.聯合國的司法機構是國際法院

D.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

2.國際反動勢力從來沒有放棄敵視和顛覆社會主義製度的根本立場。從50年代後期開始,他們在武裝幹涉的一手失敗以後,就把政策重點轉向“和平演變”,運用各種手段,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各種渠道,與國內敵對勢力結合,進行顛覆活動。這說明()

A.國際反動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顛覆已由兩手轉變為一手

B.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是當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製度鬥爭的重要形式

C.帝國主義和平演變戰略是社會主義國家演變的外部條件

D.國際階級鬥爭和國內階級鬥爭是緊密聯係的

3.據《華盛頓郵報》報道,,991年4月,負責美國政府國際廣播事業的總統特別工作小組向政府建議;“對中國居民及其鄰近的共產黨國家越南、北朝鮮和老撾的居民進行廣播,這將使美國現有的鼓勵這個地區進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外交努力更加完善。”這說明()

A.思想文化滲透是國外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的重要手段

B.戰爭的代價十分高昂.國際敵對勢力已放棄了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武裝幹涉

C.美國鼓勵的民主政治改革有益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美國現有的外交努力取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4.聯合國安理會在決定實質性問題時,能使決議得以通過的投票情況有()

A.安理會成員國三分之二讚成

B.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

C.除棄權者外,其餘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

D.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否決票

5.80年代以來,南北差距越來越大。據統計,,990年“北方”國家人均產值比“南方”國家高17倍,而占世界人口77%的“南方”國家的國民收入隻占世界的15%。這表明()

A.發展問題主要是發展“南方”國家經濟的問題

B.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具有緊迫性

C.人口多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

D.南北矛盾已成為世界的主要矛盾

6.一位西方記者說:“今天的美國不再有這樣的敵人。它迫使美國把自己的財力和創造力耗費在一場無用的軍事競賽上。相反,在亞洲和歐洲的經濟戰場上,美國有一些大敵。因此,美國必須保衛自己的業已引起爭議的‘領導地位’。”從這位記者的議論可以看出()

A.美蘇對抗的格局已打破,世界正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B.美國的對外職能從軍事轉向經濟

C.當前的國際競爭實際上是經濟實力的較量

D.軍事競賽與經濟發展無關

7.當今國際形勢總的趨勢是,由緊張趨向緩和,由對抗轉向對話。1994年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和熱點問題的傾向明顯加強。下列時事中反映這一特點的有()

A.約以簽署了《約以和平條約》,結束近半個世紀的戰爭狀態

B.朝鮮和美國簽署核問題框架協議,朝美關係出現轉機

C.也門爆發內戰並最終獲得解決

D.“非國大”獲得大選勝利,南非形勢出現了曆史性的轉折

8.近年來,美國一方麵不斷擴大武器出口,僅,993年軍火出口額就高達332億美元,占世界軍火貿易總額的73X,成為世界頭號軍火出口國;另一方麵又竭力限製和幹涉別國出口武器。這表明()

A.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推行強權政治

B.國際形勢總的趨勢是趨向緩和

C.美國把本國利益放在首位

D.美國力圖維護霸權地位

9.1997年1月10日,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向危地馬拉派駐維和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時,中國投了否決票。其後,中危雙方通過外交磋商,找到了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月20日,安理會再次表決向危地馬拉派遣維和軍事觀察員的決議草案時,中國投了讚成票。中國在1月10日之所以投否決票,主要是因為危地馬拉()

A.在聯合國參與侵犯中國主權的活動

B.曾執意讓台灣當局參加其國內和平協定簽署儀式

C.沒有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D.國內和平的條件還未成熟

10.上題中,中國的外交行動表明()

A.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B.中國政府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國政府主張以和平磋商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D.中國政府按照《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原則處理國際事務

三、簡答題

1.材料一:進入90年代後,發展中國家麵臨十分嚴峻的環境,發達國家壓低初級產品價格,提高:【業製成品價格,盛行貿易保護主義。一些發達國家貸款條件日趨苛刻,甚至附有政治條件。貸款利率長期居高不下.。至1990年。發展中國家債務總額達,341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經濟萎縮。,990年和,991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隻有0.6%和0.8%。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甚至大大低於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率。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材料二:美國經濟學家艾而斯·裏夫林承認:“從長遠看,工業發達國家的安全和福利取決於全世界各地窮人的前景。富國不可能指望自己同數以十億計的絕望的人民分隔開。”也有的西方學者提出:隨著世界各國經濟聯係日益密切,互相依賴性增加,“內政問題日益國際化”。有的甚至主張對別國有“人道主義幹預權”,這種幹預包括“人權幹預、外交幹預、和平幹預和軍事幹預”。

(1)當代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是什麼?

(2)縮小這種差距的出路在哪裏?

四、論述題

1.80年代宋和90年代初,世界格局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變化。兩極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向多極化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領導人聲稱:“我們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新的國際體係。”

美國人認為他們需要“為下一個世紀成為美國的世紀作好準備”。他們的另一位前任領導人說:“以進取的姿態追求我國的對外政策利益會自然而然地加強美中關係,應采取行動時卻無所作為會傷害美中關係——但是我們決不要忘記,我們是為自己幹,而不是為中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