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開啟了人類社會的新篇章,居住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們第一次如此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隨著西方世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先後崛起,西方國家逐漸主宰了世界近現代曆史的發展。不過,西方國家稱霸世界的手段各不相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依仗堅船利炮,在全世界進行“搶劫”;荷蘭人靠平底帆船,向全世界收取運費;英國人靠開辦世界工廠,將商品賣給全世界;美國人靠印鈔票,拿到全世界去花。美國人的手段無疑最“高明”,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曾指責美元霸權說,“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他們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和工廠”。
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外彙儲備國,到2010年底,外彙儲備資產高達2.8萬億美元,其中美元資產約占70%。雖然近兩年我國一直在減少美元資產,增持歐元和日元資產,但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外彙儲備中美元獨大的狀況並不現實。美元資產比重過大,將導致我們不得不承受美元貶值的巨大風險:美元彙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我國的外彙儲備就會損失196億美元。用《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先生的話說,這相當於被擊沉了兩艘航空母艦。
經濟全球化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不能置身於外。我們隻有參與到全球產業鏈的分工與合作中去,才能分享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迅猛增長,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外貿依存度高達50%以上。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和出口的“三駕馬車”中,我國的居民消費不僅沒有隨經濟增長而保持同比例上升,反而呈逐年下降趨勢,國民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在這種經濟形勢之下,國際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我們既要參與國際遊戲,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又要注意防範國際遊戲的風險和陷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熟悉和掌握國際遊戲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了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世界經濟格局。要想在國際遊戲中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就必須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例,目前中國在這兩大機構擁有的投票權分別為6.07%(排名第三)和4.42%(排名第三),而位居第一的美國的投票權分別為15.85%和16.73%(由於這兩大機構的所有決議均需85%以上的投票權通過,因此美國可以否決他們認為不合適的任何提案)。雖然我們的話語權很有限,並因此不得不忍受一些不公正的苛刻對待,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參與遊戲,而不能置身事外。因為隻有參與遊戲,才有可能主導遊戲。
中國人的市場經濟概念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形成的,但觀念的更新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可以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修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建世界最快的高速鐵路,然而,農業社會留下的陳舊觀念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在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付出身體上的辛勞,更要承受心靈上的痛苦。
中國的和平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將是21世紀人類社會最亮麗的風景之一,而這種崛起和複興必將以經濟強大為第一要務和特征。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崛起,我們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也將越來越重要。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多西方媒體和機構預測,按照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和增長潛力,我們將在2040年前後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我們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麵參與全球經貿的競爭與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係也越來越密切。受幾千年農耕文明影響的中國人,在世界經濟大潮麵前,略顯稚嫩和茫然,亟須學習、了解和掌握各種經濟和金融知識,從而使自己在紛繁複雜的經濟環境中不至於迷失方向。作為非金融專業的普通讀者,常常會對深奧的金融理論望而卻步,但又希望能對金融知識有一個粗淺的了解和認識,本書正是為這些讀者量身定做的通俗金融知識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