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大力發展科技的浪潮將促使經濟的大發展。誰能在新的一輪科技競爭中取得優勢,誰就能在下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四、信息產業革命
1994年,世界個人電腦的產量達4500萬台,第一次超過了世界汽車3500萬輛的產量。1995年世界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8500億美元,1996年全球信息產業的產值超過1萬億美元。信息產業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超過汽車、鋼鐵和化工等工業而後來居上,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一些專家預測,到2001年,全球信息產業總產值將達到3.5萬億—5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
從狹義上說,信息產業包括信息設備製造業與信息服務業。從廣義上說,信息產業包括信息設備製造業、信息服務業、信息生產業和信息傳輸業四個部分。
信息設備製造業的內容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視聽技術、縮微複印技術、電子出版技術和相關技術的設備和元器件。
信息服務業的內容包括傳統的信息服務業,如科技情報、圖書、檔案、專利、新聞、出版等行業;新興的信息服務業,也叫電子信息服務業,指以計算機為主要平台的信息服務業,主要包括信息處理服務業、數據庫服務業、軟件開發及服務業、係統集成服務業、增值網絡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和其他專門服務業如技術中介、培訓教育等。
信息生產業包括新興信息和各種不同形式的信息製造業部門,以及對現有信息資源的發掘、采集、製造業等。內容有科研、發明創造、設計、標準的製定、決策等信息,市場信息,經營信息,經濟信息以及新聞、情報、社會調查、翻譯、數據庫建設等。
信息傳輸業包括電子信息傳輸如廣播、電視、音像視聽、電話、電報、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等;非電子信息傳輸業如郵政、圖書館、專利、檔案、谘詢、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等;教育業即利用前兩種方式集中進行的信息傳授業。
這其中,有一些領域是相互交叉或相互涵蓋的。
有專家認為信息革命正席卷全球、衝擊所有國家和地區,它的影響將超過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信息技術是高技術的前導。自電子計算機誕生和應用半個世紀以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產業茁壯成長,人類曆史正逐步進入信息社會。
一個國家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水平,將決定一個國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采取措施加快發展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1990年美國對信息產業投資超過其他產業,標誌美國已從後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近幾年來美國對信息業的投資年均增長率一直高於20%,1996年美國企業用於計算機和通信硬件領域的投資驟增24%,達2120億美元,大大超過一般工業設備投資(1300億美元),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額的1/3。日本的信息技術和產業比美國落後5—10年。1994年底日本設立了“高度信息化社會推進本部”,1995年初提出建設高度信息化社會的設想和基本政策,並決定投資4000億—5000億美元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在2010年前建成全國範圍內的計算機網絡,並完成與世界各大城市的聯網。歐盟國家的信息技術和產業落後於美國和日本,1994年2月歐盟宣布了“信息社會”建設計劃,旨在“創建歐洲信息社會,迎接21世紀挑戰”。中國和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開發信息技術和產業。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引發了三場革命。第一場革命:數字化。完全以重新安排1和0這兩個數字組合為基礎的一個新的經濟時代正在開始。幾乎每一件東西都可以轉換成這些計算機代碼的組合,字詞、數據、我們發出的聲波、影像、建築計劃或者驅動我們購買的越來越多的軟件都可以轉換。這使得它們能通過網絡在數秒鍾之內把大英百科全書發送到另一個半球。
這場革命的第二個支柱是全球電話網主幹線開始使用光導纖維。僅僅一束像頭發絲那麼細的光纖就可以同時進行數百萬次電話交談或數百次視頻傳輸。迄今為止光纖主要是鋪設在國際和國家主幹線上。
如果沒有計算能力成本的大幅度下降——這場革命的第三個支柱,無論是數字革命還是光纖革命都不會非常深入地發展下去。這意味著同工業革命的成果要花費100多年才廣泛傳播不一樣,信息時代的成果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成為人們普遍可以買得起的東西。迄今為止,技術上的這些進步帶來的好處隻限於生活比較富裕的人享受,這是因為購買一台計算機、調製解調器和打印機需要大筆資金投入。但是現在,新一代公司打算把入網費大幅度削減2/3。這些新的網絡計算機已經省去了個人計算機(其中包括磁盤驅動器)的所有複雜之處,以便使任何人除了買得起之外也能懂得它了解它。
競爭將推動信息技術和產業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將對世界經濟、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將引起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和就業需求發生巨大變化,經濟增長將從資源消耗型轉向知識和技術型。在發達國家,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20世紀初為20%左右,50—60年代為40%—50%,70—80年代為60%—70%。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這一比重將逐步提高到90%。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再取決於自然資源,而在於所擁有的創造知識能力和技術水平。就業需求將向知識、技術和信息領域傾斜。
一個全新的“網絡社會”正在形成,“地球村”越來越小、聯係日益方便。信息技術主要是指信息的獲得、傳遞和處理等技術,因特網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已經成型,並發展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網絡。
信息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世界曆史正處在比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更加激烈的變化之中。信息技術和產業加速發展,對各國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嚴峻挑戰。
在不同曆史時期,都有一個主導產業帶動世界經濟的全麵發展,進入90年代以來,獨領風騷的是由電子、計算機、通信和信息服務業等組成的信息產業。
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技術進步。90年代以來,一批支持信息產業的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對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以信息產業中發展最快的計算機產業為例,計算機發明至今不過短短50年時間,但計算機本身的發展就經過了四次更新換代,近幾年來,由於設計自動化、生產自動化和柔性加工係統的廣泛采用,大大縮短了信息產品從研製到投產的周期,一些計算機新產品的研製壽命已經縮短至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