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一代因特網開發經費增加約29%。該項目旨在開發出速度比目前大多數用戶所使用的因特網服務快100—1000倍的計算機網絡。
(4)國家航空航天局航天科學部門的經費增加約1.2%,這將使這一部門1999年的總經費達到約21億美元。
總統的預算方案對基礎及應用研究——它們是相對於開發而言的——有所側重。基礎研究經費將增加大約8%,達到近170億美元;應用研究經費將增加約5%,達到約164億美元。對於開發的經費支持將減少大約1%,降至約422億美元。
1.國家衛生研究所
克林頓計劃把國家衛生研究所的經費預算增加11.5億美元,即增加8.4%,這一增幅對該研究所來說是空前的。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官員說,經費增長將使研究所能夠滿足1/3的撥款申請,而在近幾年裏這個比例隻有1/4。
克林頓的要求將使全國癌症研究所的開支增加10%,達到25億美元,這是今後5年裏使癌症研究經費增長65%的措施的一個方麵。用於艾滋病研究的開支將增長8%,即從1998年的16億美元增至1999財政年度的17億多美元。
2.全國科學基金會
克林頓總統的預算方案將使全國科學基金會的經費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增長,即增加大約3.44億美元。這將使該基金會1999年的預算增至37.7億美元。
作為21世紀研究基金的一部分,該基金會的研究預算將增長近12%,其中經費有大幅增長的將包括環境研究、計算機科學研究以及一個名為“知識與分布式智能”的計劃——基金會官員稱這一計劃得到戈爾副總統的熱心支持。該計劃的細則尚未製訂,它將包括進行各種各樣的努力,以改善計算機大量數據的傳遞和處理。
根據預算方案,全國科學基金會所屬的幾乎每一個科研處的經費都將有兩位數的增長,包括:
(1)生物科學,增長約13%,預算額達到約4.18億美元。
(2)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及工程,增長約17%,增至約3.31億美元。
(3)工程技術,增長約12%,增至約4.01億美元。
(4)地球科學,增長約12%,增至約5.07億美元。
(5)數學及物理科學,增長約11%,增至約7.92億美元。
(6)極地研究計劃,增長約10%,增至約1.82億美元。
(7)社會科學、行為科學及經濟學,增長約15%,增至約1.5億美元。
根據總統的計劃,該基金會教育處1999年的預算將增長大約8%,總額達到約6.83億美元。教育處負責為服務於學生的各級計劃提供資助。
3.信息技術
克林頓總統的預算將增加政府對速度更快的因特網的資金投入,並且加強全國科學基金會在改善對複雜數據流處理方麵的研究力度。預算將為下一代因特網開發項目提供1.1億美元。這些經費將由以下6個機構分享:國防部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4000萬美元)、能源部和科學基金會(各2500萬美元)、國家航空航天局(1000萬美元)以及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國立醫學圖書館(各500萬美元)。
4.能源部
政府擬把能源部的經費開支增加9%。能源部計劃把這些資金的大部分用於資助通常是大學中的研究與開發活動。
總統要求國會為能源部劃撥總額180億美元的自由支配資金(1998年為166億美元)。其中在研究與開發方麵的開支將增長近11%,從65億美元增至72億美元。能源部在總結其預算計劃時稱,這一開支計劃主要側重於進行那些代價昂貴得令企業界望而卻步,但對社會具有巨大潛在價值的研究。
5.國防部
根據總統的預算方案,國防部1999財政年度的基礎研究經費將增長6.7%,而對應用研究的資助將增長不到1%。
總之,政府估計,有關的軍用計劃將為大學中的研究與開發活動提供約12億美元的經費。
克林頓還計劃投入1.58億美元用於開發軍民兩用技術,並對已經實現了商業化的民用技術進行改造,以便軍方把它們用於武器中。這筆經費增加了約3800萬美元,增幅為31%。國防部的計劃並不在克林頓擬議建立的21世紀研究基金的撥款範圍之內。
6.國家航空航天局
用於航天科學的經費1999年將增長到約21億美元,與1998財政年度相比增幅約為1.2%。同時,航天局還計劃把1998年國會為空間科學提供的5000萬美元轉入國際空間站的1998年度預算,以資助這個大型計劃。
增加的航天經費將用於一個新的木衛二探測計劃以及一係列調查太陽對地球影響的探測活動。
(三)大力發展信息技術
縱觀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發展,最亮點在於其信息產業的迅速增長和突飛猛進的發展。據美國商務部和美國電子協會1998年上半年發布的統計,在過去5年裏,信息技術產業為美國創造了1500萬個新就業機會,高新技術已成為美國雇用職工最多的行業,其職工工資比全國私營企業平均工資高出了73%;高新技術在國內銷售和出口方麵也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部門,其產值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美國經濟增長的1/4以上歸功於信息技術,電腦和電訊業的增長速度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過去6年來,美國私人醫療服務和高科技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最高的行業,大大超過了傳統上被認為是美國主體經濟的汽車製造、建築和化學工業等的發展;也正是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使美國1997年和1998年頭幾個月失業率降到24年來的最低點,通貨膨脹率回落到近30年來最低水平。
美國的信息產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產業,其重要性排在建築業、食品加工業和汽車製造業之前。從1990—1996年,美國信息業的銷售額增長了57%,達到8600億美元。過去,美國經濟的風向標是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在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大發展的今天,對美國經濟起主導作用的是高技術信息產業,微軟、英特爾等已取代了三大汽車公司當年的地位。
傳統觀念認為,鋼鐵、汽車和住房建設是美國經濟的主要支柱,而現在有的美國經濟學家則認為,美國的經濟實際上是由服務業支撐的經濟。在過去20多年裏,服務業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近些年來保持在53%上下。
近些年,隨著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信息服務和電信服務成為新的熱門行業。信息技術包括電腦硬件、軟件、資料傳遞設備和信息服務等四大方麵。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信息服務,美國既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國。在世界十大信息服務公司中,美國就占了8家。1997年,美國職業電腦服務收入為955.3億多美元,自90年代以來持續上升,近5年來均是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種勢頭預計將保持到下世紀初。
過去講,美國的經濟是建立在車輪上的經濟;如今,美國的經濟已在逐步轉向高科技軌道,也就是現在所講的知識經濟。據美國官方的統計,從1981年到1995年,美國每百萬人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3732人,是僅居於日本、俄羅斯和保加利亞之後比例最高的國家。但1996年美國高科技出口額達1980億美元,而日本這方麵出口僅為1510億美元,差距十分顯著。
據1998年6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在因特網上的商業活動已居世界領先地位。據國際數據公司說,1997年在因特網上的76億美元的商品購買中,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約占9/10。另一家科研谘詢公司說,美國企業在網址上占70%,在網上收入中占93%。國際數據公司估計,到2002年時,美國在總共3330億美元市場中將占有64%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