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待製定的發展戰略(一)(3 / 3)

經過多次調查表明,遠程辦公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要比在固定工作崗位上工作的同事高20%。他們工作更主動,同客戶的聯係更積極。此外,遠程辦公也有助於減輕交通擁擠的狀況。

(三)生活方式的改變

知識經濟時代中人們的生活也將更加方便,在家裏就可以實現“電子購物”,生了病,“電腦醫生”可提供“上門服務”。從1994年10月開始,英國電信局在科爾切斯特地區的2500個用戶中開設電視購物服務試驗。他們向家庭購物者提供一個盒子,這個盒子把電視和電話線連結起來。用戶根據電視上的目錄利用一個手提式遙控器選擇商品,幾天以後送貨人會把商品送到購物者的家裏。知識經濟時代中人們的娛樂將更加豐富多彩,人們可以隨時點播錄像和電影節目,目前歐洲和美國等正在一些地區進行這方麵的試驗。

另外,英國電信公司還與倫敦聖·瑪麗醫院合作進行遠距離診斷試驗,該試驗利用一個叫做頻道聚集器的裝置,通過電話線路將邊遠地區的孕婦腹中胎兒的圖像傳到電信公司的光纖電話網中,這樣醫院的醫生就可以通過同樣的裝置對孕婦進行診斷。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由患者引發了在網絡空間建立“自助社區”的衛生保健革命,並吸引了許多保健專家的參與,目前因特網上關於醫療保健的網址超過2.5萬個。開發聯機自助資源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麵大有好處,患者可以減少就醫次數和增強對付疾病的信心,而醫學專家和社會工作者則會因此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要。

據美國《未來學家》雙月刊1997年11月報道,隻要擁有一台家用計算機和一個調製解調器,任何人都可以進入這些聯機幫助社區。絕大多數服務都是免費的,而且許多服務都有相應的保健專家誌願參與。討論組成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交流,例如通過USENET新聞組、美國聯機服務公司和計算機服務公司的保健論壇等上麵的電子郵件目錄,或者通過許多醫療保健網址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信息論壇。

每周幾次例行訪問聯機社區的自助者算是今天有經驗的聯機自助者。在不太遙遠的將來,可能將有數以百萬計的患者會利用這些網絡資源。今天有經驗的聯機自助者花大量時間,用聯機交流經驗、交換看法、傳遞信息以及與同病相憐者共勉。此外,聯機自助者還經常創建新郵寄目錄和網址。

網絡上的自助社區大致可分成三類,分別側重於身體健康問題、精神健康問題和康複或生活問題。有些聯機自助領頭人是一些或者病入膏肓,或者嚴重傷殘的人。毫不誇張地說,甚至有幾個人臨終前在病床上還與網友保持交流。為什麼這些病重的自助者在臨終時刻還要幫助他人呢?他們的回答是:“聯機交流可以讓我用個人不幸換來他人的幸福。我寧願病中與幾十位朋友‘聊天’,也不願躺在醫院走廊盡頭陰暗的病房裏無所事事。”

不可否認,網絡中也有許多失真的、甚至是錯誤的保健信息,這對缺乏經驗的人是有害的。但是經驗豐富的聯機自助者認為他們可以分清好壞。在現實社會,重要的是知道該信任誰和該去問誰。聯機可以幫助網絡成員對看到的信息產生疑問時,方便地得到“第二種意見”。

至於聯機自助資源可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和對人生理和心理方麵的好處,至今還沒有這方麵的確切數據。但是一些初步調查表明,這方麵的益處是巨大的。根據美國聯機服務公司醫療論壇針對誌願用戶所做的非正式調查,6%的人說,由於從該論壇上獲得了有關信息,他們至少將看急診的次數減少了一次。26%的人說,看醫生的次數至少減少了一次。65%的人說,對付棘手醫療問題的信心增強了。

(四)遠程教育

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們無需再收拾好書包衝向學校,而是讓計算機進入因特網就可以上課了。通過因特網和電子郵件進行虛擬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遠程學習方式。到目前為止,遠程學習始終都以函授課程為主,這種課程是通過傳統的郵政傳遞進行的。

虛擬課程最新的形式完全是電子的,無需實際的課本。學生們接到的隻有指導原則和作業,他們在因特網上進行深入研究後完成作業,再通過電子郵件把作業交上去。

虛擬學習對那些有專職工作的學生來說非常理想,因為這些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時間學習。其次,由於課程通常都是為最基本、最普通的個人計算機設計的,多數人用較少的花費就可以學習這些課程了。由於上述原因,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采用虛擬培訓課。第三,受益者是學校。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虛擬學院采用課本與因特網相結合的教學法。該學院院長保羅·鮑契奇說,聯機課程提供了另一個收入途徑。他說:“如果不采用因特網教學,我們的學生人數達不到現在的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在可以接通筆記本電腦的地方就能學習。”

目前日本已經有15萬學生參加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和衛星通訊基礎上的“遠距離教育”計劃,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美國七大有線電視服務商之一的瓊斯交互有線電視公司,1995年4月首次展示了通過有線電視電纜高速傳輸的“全球電子圖書館”,公司計劃將全球各地大型圖書館已轉變為數字信號的收藏內容彙總起來,借助計算機網絡,使之逐步成為地方小型圖書館,以至家庭都能享用的信息資源。另外各種電子報刊正在世界各國大量出現,這將使人類文化傳播載體發生質的飛躍,其結果不亞於印刷術的發明。

總之,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每個家庭投資幾千到上萬美元,就可以享受到幾千億美元以上的信息資源財富,能更好地利用人類文明所創造的大多數成果,這一切無疑將給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質的飛躍。

未來學家對21世紀的教育和培訓進行了描述。

(1)信息時代的教育將更多地利用信息技術和減少勞動力的使用。傳授知識也許將變得更為集中,由若幹個“明顯教師”通過錄像或者電視會議給某個全國範圍的學生團體授課。比如,屈指可數的幾個明星代數教師可能替代4萬名當地教師。

(2)教育也許將從搖籃裏開始。信息技術正在生產交互式的教育玩具和其他可促進智力早期開發的裝置。一些幼兒甚至在3歲前就能自學閱讀。

(3)未來的人們將不會由於拿到中學或者大學文憑就停止接受教育,而是終身接受教育。成年人以後必須采納“要麼發展,否則死亡”這句箴言,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否則就會發現自己受到冷落。

(4)更多的學生將利用電腦和先進的教育軟件在家學習。在家上學的學生人數20年來已從1萬人上升到了5萬人。在家上學的學生在美國已成為教育軟件的主要用戶。

(5)采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培訓計劃可能有助於減少諸如采礦、軍事以及執法等危險行業發生傷亡事故。有很多職業如果你犯一次錯誤,就會永遠失去改正的機會。虛擬現實模擬技術將使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反複獲得他們在危險關頭作關鍵決策所需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