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識實務者開始認識到,人類要解答這些問號恐怕需要借助第三支力量。以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的實現為標誌的一個嶄新時代將給人類社會帶來一次巨大變革,同時也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挑戰。
偉大的智慧與自己孱弱的軀體是多麼地不般配,人不得不從無知的嬰兒開始在學習中累積知識,在工作中累積經驗,人具有創造力的時間是那麼的短暫,連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靈魂也無法擺脫死神的召喚,從個體而言,人類解開問號的戰役又要從零開始。如果人的壽命大大延長,如果人一下子能像電腦那樣掌握知識,如果偉人的智慧能轉移到更年青的偉人大腦中……這些已經不是空想,而是科學家正在為之奮鬥的目標。計算機的問世使得人類邏輯運算能力上萬億倍地提高,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使得人類隨時隨地獲得信息成為可能。1997年5月,美國IBM公司的“深藍”計算機戰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這使得人們對人工智能刮目相看。如果計算機具有像人那樣學習和聯想的能力,那麼這種人工智能的實現必然會幫助人類迅速解開那些巨大的問號。不過,未來也可能有更多的問號出現。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戰勝自我。人類派出的第三支力量會不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1997年轟動世界的克隆羊“多利”引發了人們的思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隨著科技對社會各領域影響的日益擴大,科技如何發展,怎樣把握科技的發展,成為人類進入新千年前的重大課題。
過去幾百年科技以空前的力量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新世紀、新千年的門檻,可以預見科技將更迅猛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科技這把雙刃劍將變得更加鋒利,人類在利用它造福社會的同時一定要慎重地考慮科技的負麵影響,因為科技發展中的一個小失誤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
從人類曆史發展角度看,在人類即將步入21世紀之際,知識經濟的大潮迅猛而來,它將給人類帶來一個繼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之後人類社會的一個新階段。從科技發展角度看,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正以空前的力量推動著生產力的變革,一場以解放人類腦力為標誌、以高新技術普遍應用為特征的“智能革命”正在醞釀之中,它將對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產生巨大衝擊。另外,從人類社會各領域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將深入人心,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將圍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而變化。很多未來學家根據目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對21世紀做出了自己的預測。人類需要根據這些發展趨勢製定新的發展戰略。
二、“地球村”發展戰略
知識經濟將給人們的就業方式、生產方式和工作方式帶來深刻變化。光纖、衛星通信和移動電話等現代信息技術將使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天涯若比鄰。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和娛樂很大程度上在家庭中就可以進行。為“地球村”製定發展戰略是人類麵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信息時代的變革
1.全球通信問世
在2000—2010年這10年中,用戶將擁有不管身在何處都能使用的全球化編碼和電話號碼。新係統將用衛星覆蓋地球上的每個地區,從而麵向任何地區、任何人提供全球化通信。在過去幾年裏,一些企業集團一直在競相著手開發這樣的新服務。摩托羅拉公司牽頭的一個集團計劃使用位於高軌道內的大約70顆衛星,而與之競爭的Teledesic集團打算使用840顆低軌道衛星。衛星發射業將得到迅速發展。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通信的需求,每年將有200顆新衛星需要發射。以波音公司為首的企業聯合體在太平洋建造的海上發射平台將開始運行。
2.自動翻譯軟件實用化
隨著精密準確的語音傳輸自動翻譯軟件得到開發,語言隔閡將減少到最低程度。例如,利用這樣的軟件,說英語的用戶將能夠發出中文的信號,反之亦然。
3.將出現一種與地理和政治邊界無關的新數字天地
孩子們將在瀏覽計算機網絡時在創建的網絡園地裏交朋友和玩耍。數字技術將成為一種把人們聚在一起和睦相處的力量,如果沒有數字技術,一些人可能將孤獨地生活。
4.電腦可能有朝一日取代立法機關
當今很多問題非常複雜、重要並且令人動感情,因此不管是選民還是政界人士都無法了解足夠多的情況以作出關鍵決策。但是,與人類能夠處理的因素相比,電腦卻能夠考慮多得多的因素,並且不會一時衝動作出結論。
5.信息社會還將成為孤芳自賞者的社會
信息技術使人們能夠設計自己的媒體世界,選擇接收的信息和娛樂項目,並且在個人網頁上出版大量有關自己的信息。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人們將很可能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和自私。
6.遁入計算機網絡空間以逃避現實可能對你的健康有害
認為社會互動與改善健康狀況有關的研究結果表明,與朋友麵對麵相處一晚上能夠提高免疫係統的功能;癌症互助團體的聚會實際上可把參與者的存活時間延長一倍。
7.很多語言將消失
由於信息技術具有創造一種全球文化的功能,21世紀世界上90%的語言將消失。全球計算機網絡將鞏固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的支配地位,對世界各地的大多數人來說,英語也許將成為最常用的第二語言甚至母語。最可能消失的語言是亞洲、非洲和澳洲一些隻被小規模人群使用的語言。人類在整個曆史上有過1.5萬種語言,其中仍在使用的不到一半。
(二)辦公方式的改變
知識經濟時代中,人們坐在舒適的家中通過電腦就可以上班,而不必為來往交通的勞頓而煩惱。信息社會看好遠程辦公。信息技術發展將徹底改變工作方式。近來在歐美各國日益盛行的電子辦公就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工作模式。目前,美國通過計算機在家上班的人就有600多萬,歐洲這一人數也達到150萬—200萬。
據德國《世界報》1998年3月25日報道,在未來的企業裏,重要的不再是傳統的生產因素,而是靈活反應的能力。隻有能夠及時地在全世界把解決具體問題的知識都收集起來的人,才能獲得訂貨。因此,企業有一批固定的骨幹員工和有固定辦公地點的重要性正在消失。現在重要的不再是在辦公室裏停留時間的長短,而是員工的工作成績。現在在一些富有革新精神的企業裏,遠程辦公和分享辦公桌辦公已經成為常有的事情。據專家們估計,在德國遠程辦公工作人員的數目已經達到15萬—20萬人。1997年德國夫琅和費研究所的一份調查報告甚至得出了這種結論,即德國已經有了50萬名遠程辦公的工作人員。此外,還有35萬人既在辦公室辦公,也在家裏辦公。在被調查的企業中,大約10%的企業已經采取了遠程辦公的形式。大約2000名被問及的專家預測說,將近1/3的職員希望不久的未來,5天工作日中能有2天時間在家裏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