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這種煽動種族偏見和仇恨的網址源於賓西法尼亞州和新澤西州,它們宣傳納粹分子的非猶太民族的白種人曆史,播放希特勒的講話,提供製造炸彈的方法。賓州一名前三K黨成員設立的網址公開要求“複活三K黨”。賓州另一個網址說:“非猶太白種人是優等民族,但現在政府卻被猶太複國主義者控製了。”威森索爾中心認為最惡毒的種族主義網址是由新澤西州的“白人權利”組織設立的網址。在芝加哥的一個網址上畫的一隻猩猩說“黑人將艾滋病傳染給了我”。有一個網址鼓勵加州人每人捐獻20美元來“保護白人免受墨西哥佬的統治”。另一個網址宣傳二戰時納粹的毒氣室“毒死不了人”。為納粹屠殺猶太人辯護的美國“曆史回顧研究所”也在因特網上設立了網址,並向光顧者免費提供它的宣傳品。“新納粹”的網址展示了12個仇恨猶太人的遊戲,並教青少年如何製造炸彈。密蘇裏州就有一個父親將兒子扭送到警察局,因為他的兒子按網址上提供的辦法製造出了一枚炸彈。
這類網址也從事商業活動,比如兜售“光頭仔”(英國仇視亞裔移民的流氓團夥)的服飾和音樂,為“非猶太白人”提供婚姻服務等等。
(三)網上肢解比爾·蓋茨
在因特網上謾罵美國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的網址也有200多個。其中一個網址載有蓋茨的照片,然後將他的頭、手臂和腳依次砍去,以發泄對這個富翁的仇恨。另一個網址幹脆取名為“仇恨蓋茨專頁”。
這僅是美國眾多仇恨型網址中的一類。根據總部設在洛杉磯的西蒙·威森索爾中心1998年1月發表報告指出,美國仇恨集團在因特網上設立的網址1997年增加了兩倍,達到600多個,而且每周還在增加。威森索爾是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戰後一直從事追捕納粹分子的工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心旨在讓人們不要忘記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它所說的仇恨集團,是指新納粹分子、三K黨以及其他白人至上主義者等組成的宣揚種族主義、宗教主義、恐怖主義的團體。
美國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仇恨網址,大致有以下原因:(1)所謂表達思想的絕對自由,使這類社會渣滓宣傳他們的思想振振有辭。(2)政府對因特網沒有管理,對設立網址沒有什麼限製,以至色情和煽動仇恨犯罪的內容泛濫。雖然幾個利用因特網勾引少年的罪犯被繩之以法,但如何預防利用因特網犯罪始終沒有相應的法律。(3)高科技成了犯罪分子的武器,他們通過密碼和特殊口令在網上互相聯絡,常常使執法部門難以追查。(4)設立網址相對便宜。每個網址每天隻需交納費用75美分。但唯利是圖的上網公司仍然可以賺錢,一個網址一年收274美元,10個網址2700多美元,600多個網址一年就是16萬多美元。如果光顧這類網址的人多,廣告商還可以在上麵做廣告。
這類網址最主要的爭取對象是青少年。據一名白人至上主義團體的頭目說,自從將三K黨的內容搬上因特網以後,有許多青少年對此表示了興趣。威森索爾中心說,這是最大的危害,仇恨集團利用高科技擴大影響,終將造就一批暴力分子,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現在美國一些家庭和學校對此非常擔心,它們指望得到有效的“過濾”軟件。但威森索爾中心認為,最關鍵的還是立法對網址設立進行管理。不過,在美國立法限製仇恨集團的言論又談何容易。
(四)新納粹上網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1998年7月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提醒人們對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新納粹等極右翼勢力利用因特網加強宣傳的事態予以關注。這份報告認為,盡管這種趨勢尚“不致於使新納粹勢力的行動能力得到增強”,但右翼勢力的宣傳材料在因特網上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擔憂。
據聯邦憲法保衛局提供的數據,德國右翼勢力近年來利用因特網擴大宣傳,在網上散發的宣傳材料已從兩年前的30頁增加到目前的90頁。此外,德國有關當局還在網上發現了90多頁歐洲其他國家的右翼分子散發的材料和150頁美國右翼分子的宣傳材料。
據英國《衛報》1998年1月21日報道,新納粹浪潮席卷整個德國東部。東柏林的一位犯罪學專家、社會工作者貝恩特·瓦格納說,在德國東部和西部經曆了幾十年的分離於1990年實現統一之後,東德發生了許多未經報道的犯罪活動。他說,“如果說東德現在有1/3的年輕人傾向極右派,那還是估計過低了。對許多人來說,已經到了隻能進不能退的地步。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情況還在迅速發展,而且是朝著壞的方向發展。”
瓦格納先生十幾年來一直在關注極右派的發展。他和其他一些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說,對極右派觀點的公開支持和沉默的同情(特別在30歲以下的人當中)已經成為東德各地許多村莊、小城鎮和城市街區的常見現象。
當局還告誡說,在德國的外國建築工人是一些好鬥者攻擊的目標。從全國範圍來講,極右派的攻擊活動去年增加了14%,而在東部,比例要更高一些。德國警方估計繼續進行活動的新納粹分子的人數為4.7萬人,比1997年上升了4.5%,這是4年來第一次呈上升趨勢。
在東柏林,已記錄在案的襲擊外國人的活動大約是西柏林的5倍。但是,官方的統計數字比犯罪活動的實際數字要低,同時官方對允許私下支持右翼暴徒活動的社會氣氛也是輕描淡寫。據專家們說,這種到處彌漫的右翼情緒既不是政治性的,也不是帶有黨派鬥爭色彩的,而是非常無中心的。
五、跨國犯罪與電腦犯罪
(一)跨國犯罪
跨國犯罪——當犯罪行為、犯罪交易違反一個以上國家的法律時,犯罪學家將其稱為跨國犯罪。聯合國將跨國犯罪分為17大類。
1.洗錢
洗錢的目的是要把非法獲得的資金變為合法資金。大部分現金是靠受賄、貪汙、黑市交易、逃稅,特別是靠走私武器、銷贓、倒賣文物及販毒等不正當手段賺取的。
最典型的洗錢法是把“黑錢”轉移到國外去,通過多次國際彙款,把現金轉入國外的帳戶,這樣就再也無法查出錢的來源。經過這些處理,非法得來的現金可以堂而皇之地進行合法投資。
2.恐怖行動
所有反對國際恐怖行動的國家政府長久以來一直希望,既然問題能夠通過談判和簽協議來解決,那麼恐怖行動定會越來越少。但每次調解都未能使談判雙方滿意。結果,恐怖行動依然故我,而且借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作案越來越容易。同時,那些堅決打擊恐怖分子的國家,應該隨時準備對付恐怖分子出人意料的行動。
目前,無法立即建立保障逮捕或審判國際恐怖分子的國際機製。犯罪學家僅僅是剛開始試圖研究這一不受國籍限製的犯罪問題。
3.盜竊文物和藝術品
這類犯罪潛在地威脅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早在埃及法老年代,陵墓和紀念碑就遭到了破壞。隨著作案手段的完善,人們對文物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文物運輸更為便利,這就使國際竊賊能製定出一整套辦法,從而使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失去珍貴的文化遺產。犯罪分子每年偷盜價值45億美元的藝術品到國際市場上賣。有4.5萬件被盜藝術品(1997年)在追查中,而且,每月平均要增加2000件新被盜的藝術品。
4.侵犯知識產權
侵犯知識產權包括侵犯版權以及非法使用保護版權的標誌和商標等。犯罪分子非法複製受保護的作品並將其低價銷售,主要是在經濟欠發達國家銷售。生產國蒙受的損失很難用金錢來估算。據美國軟件製造商協會統計,僅非法使用的軟件一項,每年就造成75億美元的損失。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是很難偽造保護版權的標誌的。因為這需要巧妙的協調和組織有序的銷售係統,這往往需要串通政府人士。
5.非法買賣武器
如果沒有武器製造者和銷售者的國際網絡,地球上任何一處都不會發生武裝衝突。這些非法製造和銷售武器者的活動規模很難統計清楚。其實,在這個陰暗的交易世界裏,扮演主要角色的人並不多,但參與這項危險遊戲的人想出了許多狡猾的計謀,他們和政府機構結成同盟,共同行事。盡管武器和軍備的來源受到嚴密控製,但仍難有非法買賣武器的準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