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翁戰役指第6次反法同盟反對拿破侖法國戰爭期間,西裏西亞聯軍同拿破侖一世軍隊於1814年3月7日在克拉翁城附近進行的一次戰役。
西裏西亞聯軍放棄蘇瓦鬆後,部署在埃納河一帶。拿破侖企圖切斷聯軍同設在比利時的供給基地的聯係,決定打擊聯軍左翼。為此,拿破侖軍隊在別裏奧巴克附近強渡埃納河,並開始向蘭城推進、布呂歇爾最初企圖在克拉翁、科爾邊一線對敵實施衝擊以阻止敵軍渡河,但後來放棄了這個計劃。布呂歇爾的新計劃是用部分兵力在埃納河和列特河之間的隘路上組織防禦,把法軍牽製在那裏,其餘兵力迂回到法軍右翼,從後方實施突擊而結束戰役。防禦由占領了瓦鬆、阿伊爾村之間克拉翁高原上有利陣地的沃龍佐夫將軍統率的俄軍和部署在布雷安蘭瑙地區的薩肯將軍的軍團實施。為遂行迂回任務,組建一支混成騎兵部隊,由溫青格羅德將軍指揮。該部應在舍夫列尼亞附近渡過列特河後,向費斯季耶推進,並由此向別裏奧巴克實施突擊。為支援騎兵的行動,派出了由克列伊斯特將軍統率的普魯士步兵軍。聯軍其餘兵力集結在蘭城城郊。
法軍內伊元帥的軍隊開始對沃龍佐夫軍隊的左翼發起進攻,但被炮火和反衝擊擊退。南蘇蒂將軍的騎兵對右翼的衝擊也被擊退。盡管與俄軍對峙的敵軍在兵力上幾乎多1倍,但俄軍陣地始終未被攻破。翼側進攻受挫後,拿破侖準備對中央實施集中突擊。那裏有一個配有100毫米口徑火炮的炮連。這時,布呂歇爾下達了放棄克拉翁高原防禦陣地的命令。結果,騎兵沒能按時進入出發地域,總司令放棄了原先的行動計劃,全軍向蘭城集結。法軍立刻轉入追擊。俄軍在抗擊企圖阻撓聯軍有計劃撤退的敵人時,表現出高度的組織性和堅強性。夜幕降臨,敵追擊被迫停止。法軍死傷8000人,俄軍死傷5000人。
克拉翁戰役的特點是俄軍以有限的兵力在占領地域內巧妙地組織防禦;步兵、騎兵和炮兵在撤退前和撤退過程中密切協同。西裏西亞聯軍總司令的戰役計劃之所以未能實現,是因為在執行這一計劃時,犯了錯誤和行動猶豫不決。崗巒起伏的地形阻礙了騎兵和步兵按時完成迂回機動。在總兵力占絕對優勢並有相應的軍隊集團的情況下,總司令本可以在第2天繼續實現預定的計劃,但他沒有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