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某電腦公司做形象、公關宣傳的許小姐向媒體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剛做公關小姐時,打電話回家告訴父母,結果他們大為惱火,讓她馬上辭掉這個“陪人喝酒唱歌跳舞的工作”。許小姐無奈地說:“一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對公關的認識有誤區。”
有人歸納被妖魔化的職業,公關排在第一位。據介紹,公共關係這一概念,從產生發展到今天,已有兩百年的曆程,將它作為一種職業存在也有一百多年,而傳入中國也有二十多年,但一直遭到許多人的非議。一提到公關,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交際,是拉關係、走後門、請客送禮,是漂亮臉蛋加時髦打扮,是美女加金錢……至今在很多地方,人們對公關仍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
這一方麵是因為人們對於公共關係的誤會,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公共關係剛剛進入中國時,公關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相當不規範,導致社會上對“公關”曲解頗深。而街頭那些隨處可見的“誠聘公關先生、公關小姐”的小廣告,更讓“公關”一詞多了些曖昧。
實際上,公共關係是一種非常嚴肅的朝陽職業。現代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產生於歐美,已有近百年曆史。現代公共關係理論權威、美國馬裏蘭大學格魯尼格教授在《公共關係管理》一書中,對公共關係做出了經典定義——“一個組織與其相關公眾之間的傳播管理”。
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公關”成了中國市場最紅火的行業。有調查顯示,公關公司眼下仍然是注冊率最高的公司類別之一,越來越多的高學曆人才步入公關公司就職。
如此熱門,不僅是因為入行門檻低了,更主要是中國企業開始對公關越來越倚重,公關公司對各項產業的介入日益明顯。流傳業內的一句比喻是:“這塊蛋糕在越做越大。”
公關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僅有區區20年,但其成長過程卻非常迅速。改革開放之初,廣東率先成為國內公關業的策源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一大批企業建立公關部門,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同時,一些國際著名公關公司相繼登陸中國,其全新概念和操作方式催發了國內專業公關公司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大量公關職業人湧現,公關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專業化發展日趨成熟。
盡管眼下以“公關公司”注冊上市尚有政策瓶頸,但以“商務”、“谘詢”、“禮儀”等名號出現的從事公關業務的公司卻多如牛毛。畢竟,一年逾20億元人民幣的行業營業額,不能不讓人們趨之若鶩。
如何幫助企業成為廣大消費公眾長期信賴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並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公關”業務的核心所在,也正是中國入世後,擺在中國公關業麵前的最大挑戰。
公關行為是一種以高智商為依托的商業行為。做公關的人都衣著講究、左右逢源,當然也請客、拉關係、培養與客戶之間的感情,這是由職業的性質決定的。但這都是表麵現象,其實公關的工作比人們看到的要複雜、瑣碎。約見客戶,了解、探索宣傳主題,研討客戶所在行業及競爭對手情況,撰寫方案,爭取到客戶認可;然後與消費者、與媒體溝通,對公關效果進行實際評估,實施多麵操作……公關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不是誰想做就能做得了的。做公關還要有忍耐力,加班加點是常事,還要經常看人臉色。因此意欲從事公關職業的人首先必須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