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37毫米反坦克炮反坦克炮指主要用於對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射擊的火炮。炮身長,初速大,直射距離遠,發射速度快,射角範圍小,火線高度低。
反坦克炮的構造與一般火炮基本相同;為了提高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便於對運動目標射擊,一般采用半自動炮閂和測距與瞄準合一的瞄準裝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用步兵炮和野炮對坦克射擊。戰後,隨著坦克性能的不斷提高,許多國家專用反坦克炮相繼問世。20世紀20年代,瑞士製成的高射和平射兩用的20毫米自動炮,用實心穿甲彈對坦克射擊時,在1000米距離上穿甲厚度為15毫米。30年代出現的德國37毫米、前蘇聯45毫米等反坦克炮,發射裝有炸藥的穿甲彈,在500米距離上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裝甲,並在坦克內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裝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克炮口徑也隨之增大到57~100毫米,初速達900~1000米/秒,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離上達70~150毫米。使用的彈種有次口徑鎢芯超速穿甲彈、鈍頭穿甲彈和空心裝藥破甲彈。有的國家還裝備了自行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