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粒子束武器,是一種利用高能強粒子流射束擊毀目標的射束武器,也稱做“射束炮”。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製成一種叫做“神炮”的粒子束武器,將它配置在衛星或宇宙航行器上,用來攔截處於主動段的洲際核導彈等目標。

粒子束武器一般分為帶電粒子束武器和中性粒子束武器。這種射束炮的作用原理是,用接近光的速度發射電子、質子、中子或重離子等離子流。並通過聚焦產生高能量的熱效應,從而引起敵方導彈彈頭爆炸,或者以粒子束射束來破壞導彈上的電子裝置,從而降低核彈頭的殺傷威力,甚至使其失效。

美國研製的“神炮”射束炮,發射的是一種中性粒子束。當空間偵察器發現敵方發射洲際導彈時,即開始對導彈進行監視,並不斷向“神炮”發送有關敵導彈的數據。在敵導彈脫離大氣層時,運載“神炮”的飛行器或衛星隨即根據指令機動到最佳射擊位置,向目標發射粒子束,將敵導彈擊毀。

為了使射出的粒子束能及時將目標擊毀,這種射束武器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裝備,包括能產生數百萬伏電壓和具有10~1000兆瓦功率的發電機、粒子加速器、在短暫時間內存儲大量電能和引發脈衝的儲能器,以及磁場聚焦放射器等。射束炮通常用高能閃擊或脈衝方式發射。用脈衝方式發射時,其射程可達10千米以上,在幾毫秒的時間內即可將目標擊毀。

射束炮的突出特點,一是它的能量高度集中,威力大;二是效能高;三是速度快,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可摧毀1000千米以外的目標,因而成為理想的反導彈和反衛星武器;四是無慣性,使用方便靈活,可以隨時改變射束的發射方向;五是不受天氣條件影響,具有“全天候”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