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古今中外軍事家、兵器專家及三軍將士共同遵循的軍事法則。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冥思苦想,尋求“障眼法”、“煙幕彈”、“迷彩術”和“隱身術”。隨著飛機、雷達等技術的發展及其軍事應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就用雷達吸波塗料塗覆在飛機機翼前緣和雷達的通氣管升降裝置上,並進行了試驗。
從此,拉開了隱身技術發展的序幕。到60年代初期,美國推出了A-12/SR-71戰略轟炸機/偵察機,這是航空史上第一種降低雷達信號特征的飛機。60~70年代,在越南戰場及中東戰場上,美作戰飛機飽受雷達製導控製的地對空導彈的威脅,損失慘重。在軍事需求牽引下,加快了兵器專家研製不易被雷達發現的飛機的進程。70年代,美國相繼研製出了雷達散射截麵積有明顯降低的B-1B戰略轟炸機。1983年研製出了具有雷達、紅外隱身特征的F-117隱身戰鬥攻擊機。該機的研製成功標誌著隱身飛機時代的到來。
所謂隱身武器就是利用隱身技術手段,使其在暴露狀態下不易被對方發現,從而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通俗地講,隱身武器就是不易被敵方可見光、雷達、紅外或聲學探測器發現的武器。隱身技術指目標特征控製技術,它是研究如何降低武器平台被雷達、紅外、光電及聲學探測器探測及跟蹤的有關技術。
從廣義上說,隱身技術包括對抗雷達、紅外、可見光及聲波等的被動隱身技術、主動隱身技術和抑製電磁輻射的隱身技術。隱身武器包括:隱身飛機、隱身導彈、隱身艦艇、隱身車輛及隱身衛星等等,將遍及空中、海上、陸上及太空四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