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對國際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加緊鎮壓、歐洲許多小國家的製度法西斯化以及法國邊界的封閉,使西班牙共和國處於嚴重困境。德意幹涉者在對西班牙共和國的武裝幹涉中不僅有完全的行動自由,而且得到英、法、美三國統治集團的直接支持。叛軍和幹涉軍獲得增援後決定奪取加泰羅尼亞。他們集中了大約26個師,而共和國軍方麵隻能以總數為17.6萬人的21個師相抵抗。這些師在以前的惡戰中已喪失了元氣,僅裝備有240輛坦克和裝甲車、225門火炮和134架飛機。
1938年12月23日敵人開始在加泰羅尼亞戰線發動進攻。共和國為數60萬人的五個集團軍均在其他戰線上,在這裏戰鬥的共和國部隊得不到他們積極行動的支援,而處於困境。經過1個月的激烈戰鬥,共和國軍於1939年1月26日放棄了巴塞羅那。2月11日法西斯分子以重大傷亡為代價開進到法西邊界。2月9日英國巡洋艦“德文郡”號迫使梅諾卡島的保衛者投降。
英法帝國主義者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逼迫共和國方麵投降。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認佛朗哥並斷絕同共和國奈格林政府的外交關係。以卡薩多上校和右翼社會黨人貝斯太羅為首的叛變分子和投降分子受英法兩國政府的指使於3月3日在卡塔黑納發動了反對共和國的叛亂,這次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共和國的艦隊卻在海軍上將布伊薩率領下離開基地,開赴賓澤特,後在那裏被法國當局拘留。3月5日晚卡薩多組織了反革命政變並奪取了馬德裏市政府。3月28日叛徒們把戰線讓開,3月30日共和國的全部領土被法西斯軍隊占領。
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是一係列不利的內外因素所造成的。注定西班牙人民失敗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裝幹涉和英法的“不幹涉”政策。內部原因主要是:在工人階級和人民陣線內部團結不夠牢固,結果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團結,致使無產階級在聯合政府中不能實現自己的路線和製止投降分子的破壞活動;沒有盡早地組建正規軍,招致戰爭初期喪失大片領土;過多地采取防禦戰略使共和國軍不能予敵以強有力的突擊和在軍事行動中達到有利於共和國的轉折;沒有按照西班牙共產黨的指點建立必要的軍事經濟。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最高峰。在這一戰爭過程中建立了具有人民民主特征的新型民主共和國。西班牙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流血最多的戰爭之一。戰爭期間,在軍事行動、空戰、轟炸和佛朗哥分子占領區的鎮壓中死亡的人數達100多萬。這場戰爭中武裝鬥爭的主要方式是在某一方向上實施進攻配之以在戰線其餘地段的陣地防禦。與空軍和海軍協同動作的步兵部隊在武裝鬥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西班牙戰爭證明:戰鬥和戰役的成功要靠武裝力量各軍兵種之間的密切協同。戰爭過程表明,空軍的戰鬥能力很強,它能夠在掌握製空權和大量集中使用的情況下達到可觀的效果。戰爭的經驗還表明,僅能防槍彈的輕型和中型坦克在炮火的打擊下會遭受嚴重損失。同時,在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擊的支持下集中實施坦克衝擊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固守所占領土中步兵起了重大作用。海軍具有重要意義,幹涉者利用它封鎖西班牙共和國的海岸,轟擊港口和基地並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共和國海軍主要被用於護送地中海的運輸船和掩護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