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波戰爭是法西斯德國對波蘭的侵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從法西斯德國方麵來看,推翻波蘭政府和奴役波蘭人民是這次戰爭的目的。法西斯德國企圖通過奪取波蘭來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補充軍事經濟資源,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從反對法西斯德國侵略的波蘭人民方麵來看,這次戰爭帶有正義性質。1939年3月21日,德國最後通牒波蘭,要求它把但澤割讓給德國,並且把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它。波蘭拒絕了這些要求。4月3日法西斯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關於製定對波作戰計劃的指示。4月11日希特勒簽署了關於備戰的訓令。
根據這個訓令,擬定了戰役計劃。這個戰役計劃規定德國武裝力量突然入侵波蘭,其目的是破壞波武裝力量的動員與集結。一方麵從西裏西亞,另一方麵從波莫瑞和東普魯士實施向心突擊,其任務是殲滅位於維斯瓦和納雷夫河以西的波軍主力。法西斯德軍指揮部為襲擊波蘭預先隱蔽地展開了軍隊集團。在波莫爾和東普魯士集結了由21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群。在德國西裏西亞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展開了由33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群。
這兩個集群分別由第1航空隊和第4航空隊擔任配合。若把對付波蘭預備隊考慮進去,總共集中了62個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2000架飛機。地主資產階級的波蘭政府在法西斯德國進攻的威脅麵前了1939年3月與英法結盟。在人數和裝備方麵波軍較之法西斯德軍大為遜色。波蘭為反對侵略者可以出動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化旅、近80個民防營,共約100萬人、220輛輕型坦克和650輛超輕型坦克、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407架作戰飛機。在波蘭海軍的編製內有16艘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在戰鬥行動開始前,波蘭武裝力量的動員和展開尚未完成。波軍指揮部在防禦地區展開了24個步兵師,8個騎兵旅、1個裝甲摩托化旅、3個山地步兵旅和56個民防營。在戰爭初期波軍仍在繼續展開。波軍總司令部計劃進行戰略防禦,阻止敵人,為英法聯軍準備進攻贏得時間,而在以後根據形勢采取行動。波軍主力沿德波邊境展開。
在北邊占領防線的是“莫德林”集團軍、“維希庫夫”戰役集群和“納雷夫”戰役集群;在“波蘭走廊”是“波莫瑞”集團軍;在波茲南省西部是“波茲南”集團軍。“羅茲”集團軍掩護去羅茲和華沙方向。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維茲、克拉科夫地域集結了“克拉科夫”集團軍。保衛南部邊界的任務由“喀爾巴阡”集團軍擔任。
在凱爾采、托馬舒夫—馬佐維茨基、臘多姆地域的第2梯隊中有“普裏索”集團軍。1939年8月31日德國在其與波蘭接壤的格列維策城蓄意挑釁以製造進攻波蘭的借口。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法西斯德軍的航空兵對波蘭機場、交通樞紐、鐵路、經濟和行政中心實施突擊。預先開到波蘭沿岸的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列艦向費斯泰爾普拉塔半島開火。法西斯德國第4集團軍開始從波莫瑞向赫翁諾進攻,突破了波蘭“波莫瑞”集團軍的防線,並於9月4日前出到維斯瓦附近。
法西斯德國第3集團軍從東普魯士實施突擊,奪取了姆拉法,並於9月7日前出到納雷夫河。“南方”集團軍群向塔爾努夫、克拉科夫、彼得庫夫、羅茲展開進攻。波蘭的“羅茲”、“克拉科夫”和“喀爾巴阡”3個集團軍的抵抗被擊破。法西斯德軍使用坦克師和摩托化師迅速向波蘭腹地推進。波蘭“普裏索”集團軍未完成集結就倉促與突入之敵作戰,結果被殲滅。9月8日法西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先遣兵團逼近華沙。海軍隻有5艘潛艇和3艘驅逐艦衝了出去,並駛向英國和瑞典,其餘艦艇被法西斯德國航空兵擊沉。波蘭政府再三請求盟國立刻給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