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聯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下旬,蘇聯入侵阿富汗。
最初,巴基斯坦軍方很擔心蘇軍的南下,但是接下來對蘇軍動向的情報分析表明,從目前的情況看,蘇軍並沒有對巴基斯坦構成直接威脅。相反,在阿富汗戰爭的第一年裏,蘇聯人主要是忙於建立據點以及在占領區建立統治秩序。司令部設在土庫曼斯坦蘇維埃共和國特麥茲的蘇聯第4軍下轄4個航空團,每一個團都裝備有米格-21戰鬥機和米-24武裝直升機,其中的兩個團還裝備了米-8直升機。他們的飛行員接到的指示是“嚴禁飛進距離巴基斯坦邊境線15公裏的範圍內。”實際上,開始的時候蘇聯人非常擔心來自伊朗的幹預,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在該地區部署大量防空武器的原因。蘇聯人的這種多慮和保守的策略給了抵抗運動太多的時間,使他有機會組織一係列的起義。很快地,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局勢變得明朗起來,他們可以放手組織對抵抗運動的支持和援助,而這種援助行動將不會遭到來自蘇聯的反擊。
然而,從1981年的早些時候開始,隸屬於蘇聯第4軍的飛行團的數目增加了,同時,他們的戰鬥機和直升機開始沿巴基斯坦—阿富汗的邊境線巡邏——有時候甚至深入到巴基斯坦境內。開始的時候僅僅是偵察,但是很快就開始了對巴境內難民營的轟炸,因為這些難民營被抵抗運動用來進行補給和訓練,而巴基斯坦人也在這裏為抵抗運動招募新兵。由於形勢的變化,巴基斯坦立即向美國人提出購買新式武器裝備的要求,包括新式飛機、地對空導彈、雷達以及電子戰設備。五角大樓做出的回答是,向他們提供F-5E“虎II”戰鬥機和A-10A“雷電”攻擊機。然而這一方案並沒有得到實施,因為巴基斯坦人認為這些飛機的技術含量太低,並不足以對抗他們所麵臨的威脅。當時,巴基斯坦空軍主要裝備的是中國和法國的飛機,如殲-6截擊機和幻影III/V戰鬥機,無論是F-5E還是A-10A都無法使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
到1981年底,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巴基斯坦軍方開始直接參與組織、支援以及“指導”阿富汗抵抗運動,而美國人也決定參加進來。開始時,他們僅僅向“聖戰者”們提供武器裝備,但是很快地,隨著蘇聯空軍在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活動頻率越來越高,美國人終於做出了決定:向巴基斯坦提供F-16戰鬥機。1981年12月,巴基斯坦和美國正式簽署協議,巴方購買美方40架F-16“隼”式戰鬥機。其中,美國將提供32架F-16A和8架F-16B,但是此後,巴基斯坦人將比例改為了28架F-16A和12架F-16B,因為巴基斯坦空軍考慮到將來可能需要在國內進行飛行員訓練。1982年10月,第一批的2架F-16A和4架F-16B準備交貨,同時,首批巴基斯坦飛行員也在位於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第421訓練飛行聯隊完成了全部訓練課程。第一批戰鬥機從佛羅裏達州的麥克迪爾空軍基地起飛,飛越大西洋,經亞速爾群島,到達沙特阿拉伯的達蘭,在那裏,巴基斯坦飛行員接替了他們的美國同行,駕駛飛機飛回國內。
2.首次交鋒
在獲得新式飛機的同時,巴基斯坦空軍和陸軍也在巴—阿邊界地區部署好了陣地。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任務,因為該地區山地崎嶇,不便裝備和補給品的運輸,此外,為了更好地控製領空,軍方在選擇合適的地點建立雷達站和觀察點網的問題上著實費了一番工夫。最後,在蘭迪科塔地區和阿拉瓦裏地區建立了兩個早期預警雷達站,而隸屬於第483中隊的其他雷達裝備則建立在斯瓦特和米蘭沙之間地區,另外還建立了一些活動的低空雷達係統和一些流動的觀察哨。以上這些雷達站點以及設在馬克拉科和科霍賈爾兩地附近的兩座雷達不僅僅負責監視蘇聯空軍和阿富汗空軍的行動,同時還負責引導白沙瓦和薩蒙格裏兩空軍基地的巴基斯坦截擊機。
白沙瓦空軍基地最初由第15中隊的殲-6駐防,他們在1979年末就已經在那裏了。在此後的幾年裏,15中隊執行了一些——次數不是很多——的戰鬥巡邏任務,在當時,巴基斯坦空軍在搜索及攔截蘇聯和阿富汗飛機方麵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嚴禁與蘇聯飛機發生摩擦。一份報告稱,從1981年到1986年,巴空軍的飛行員從未得到過可以向入侵者開火的許可,而僅僅是監視他們飛離巴基斯坦領空。實際上,在多數情況下,巴空軍的殲-6甚至很難接近他們的對手:雖然殲-6有較高的推重比和優良的空中機動性,但是殲-6比大多數敵機的速度慢。盡管處於劣勢,在1980年3月1日,兩架殲-6還是攔截了一架蘇聯的伊爾-76並將其驅逐出了巴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