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第15中隊駐防的是原駐在薩蒙格裏的第23中隊,1983年5月,第23中隊又被第17中隊代替,1984年10月,同樣裝備殲-6戰鬥機的第26中隊進駐。到了這時候,巴基斯坦空軍對領空的控製能力有所加強,然而同時蘇聯和阿富汗飛機的入侵也更頻繁了,因此發生了很多次空中衝突——盡管沒有開火。由於缺少在邊界多山地區的有效預警手段,巴基斯坦空軍常常無法及時起飛攔截入侵者。1984年7月16日,當一架阿富汗的米-25降落在巴基斯坦境內時,它附近居然沒有巴空軍的戰鬥機在巡邏!
形勢在1985年11月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發起了一係列的猛攻以消滅帕克提亞省的反抗力量,阿富汗戰爭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蘇軍的這些行動得到了戰術空軍的有力支持,聖戰者們遭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失去了一個又一個陣地。這時候,巴基斯坦軍方開始直接介入——他們向阿富汗派去了一個裝備“吹管”導彈的小分隊——但這無濟於事,“吹管”導彈表現得極不穩定,一次戰鬥中,至少發射了一打“吹管”卻無一命中,在蘇聯人隨後的反擊中,一些巴基斯坦軍官受傷。蘇聯和阿富汗的空軍同樣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1月上旬,在兩天的戰鬥中,抵抗運動稱擊落了15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11月13日又擊落了4架直升機。即使是像第190航空團司令列奧尼德·弗辛這樣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在這一時期被擊落。雖然如此,在摧毀了沿巴基斯坦邊境分布的一係列抵抗運動的基地以後,蘇聯人開始了對米蘭薩、帕拉其那和白沙瓦鄰近地區抵抗組織的攻擊,而且對巴境內難民營的攻擊次數也顯著增加了。
此時,巴基斯坦空軍實際上還是按照和平時期的條令行動,他們的活動空域一直保持在巴基斯坦領空之內。飛行員得到的命令是這樣的:當發現有外國飛機進入巴領空時,首先對該飛機進行鑒別,然後向上級請求對敵機進行攔截。通常,這樣的請求會經過巴空軍的指揮鏈——地區司令、北方地區司令——傳達到空軍總參謀長。顯而易見,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傳達以後,飛行員們隻能無奈地錯過對敵機進行攻擊的最佳時機,因而不可能對蘇聯或是阿富汗飛機進行有效的攔截。在這樣的情形下,無論是飛行員還是指揮官都感到了挫折和疑惑,特別是隨著蘇聯和阿富汗的飛機侵入巴領空的次數越來越多,來自公眾的壓力也迫使巴空軍感到必須得做點什麼。最後,形勢的發展迫使巴空軍做出改變,1986年2月,他們將“幻影”部署到卡馬拉,將F-16部署到薩蒙格裏和白沙瓦,並且給予了基層戰術指揮官、電子戰技術官和飛行員更大的自主權。此後不久,就發生了一係列的空中遭遇戰。
在“幻影”和F-16到達之前,一直由殲-6執行戰鬥巡邏任務,1986年2月11日,他們進行了第一次遭遇戰。由安瓦爾·侯賽因和阿姆賈德·巴沙爾駕駛的兩架殲-6正在執行巡邏任務,忽然地麵指揮通知他們在帕拉其那西北方發現不明機。侯賽因和巴沙爾由地麵引導到達該地區,他們很快就發現了4架米格-23以M1的速度,2架殲-6巧妙地飛到蘇聯飛機的後方,米格-23立即轉向飛回阿富汗領空。地麵指揮命令殲-6返航,但是殲-6編隊的長機無視這個命令,繼續追擊蘇聯戰鬥機,直到片刻後,另外4架米格-23出現,於是殲-6立即轉向,低空高速飛回基地,這次遭遇戰顯然沒讓蘇聯人遭受損失。1986年3月19日,阿富汗的蘇-22,在第120航空團的米格-23MLD的護航下,分幾個波次轟炸了巴基斯坦的邊境哨所,這次轟炸是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於4月2日發起的攻勢的前奏,這次攻勢的目標是反抗組織設在塔尼和紮瓦爾附近的補給基地。1986年4月10日。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開始進攻塔尼,蘇-24和蘇-25多次使用激光製導炸彈對目標進行轟炸,聖戰者們不得不在缺少訓練和火力支援的情況下組織防禦。
1986年4月12日,又發生了一次遭遇戰。由沙西德·卡馬爾、拉哈特·馬吉布和卡立德·喬德裏駕駛的3架殲-6由地麵引導截擊帕拉其那上空的2架敵機。卡馬爾成功地接近敵機,進入AIM-9P的射程以後,他發射了一枚“響尾蛇”,但是沒有發現敵機被擊中。此時,目標機和巴殲-6編隊同時轉向西方,地麵指揮通知殲-6飛行員,說大概敵機還沒注意到他們的存在。於是,卡馬爾再次接近敵機並發射了另一枚“響尾蛇”,這次也沒有擊中,隨即編隊的指揮權轉給了喬德裏,他辨認出目標機是3架蘇-25並發射了一枚AIM-9P。開始時導彈製導正確無誤,但不久就丟失目標向太陽飛去。接下來,卡馬爾向漸漸遠去的敵機發射了剩餘的導彈,但這時敵機已經在導彈射程以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