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纏官司結局堪悲(2 / 3)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台灣當局對此抱有很大希望,夢想將此作為反攻大陸的天賜良機,四處網羅和組織反共力量,對馬步芳一夥則連電催返台灣,馬步芳即讓馬繼援和馬呈祥赴台受命。後來,馬步芳也心有所動,接受了台灣國民黨當局任命的“駐沙烏地(即沙特)阿拉伯國大使”,直到1975年病死於麥加。

比較起來,馬鴻逵的際遇,似乎要差一些。他於1949年9月住在重慶歌樂山下連家花園。寧夏解放之後,他處境艱難,隻好稱病不出。但不出門仍是躲不過,一日,竟找上門來也。茲錄目擊者的一段記錄文字,以見當時的真實情況。

某星期一的中午,連家花園附近突然戒備森嚴,穿藏藍色中山服、戴蘭呢禮帽的藍衣社人員滿布山頭、路邊。不多時,蔣介石侍從室主任俞濟時乘車來,率警衛人員進花園布置崗哨,接著國民黨在重慶的幾個軍政大員接踵而來。最後,一黑色林肯牌避彈長座車飛馳到達,下車後,才知是蔣經國和錢大鈞兩人。俞濟時遂命將馬鴻逵的警衛人員撤掉,進房對馬鴻逵說:“總裁和閻院長前來探病。”並讓馬好好休息,不要起來,約一小時,五輛一式黑色林肯牌長座車到,閻錫山、蔣介石從第四輛車上下來,並行進入馬鴻逵住房。馬體重蹣跚,忙不迭爬起來,就勢溜下床來,跪地將蔣介石的腿抱住,連哭帶說:“我對不起總裁,對不起黨國。”蔣介石俯身拉攙說:“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我有責任。”閻錫山說:“沒啥,沒啥,從頭再來。”就座後,約談了10多分鍾,其他大員才魚貫而入,寒暄慰問,隻有蔣經國沒進屋。到馬鴻逵出來送客時,蔣經國才過來應酬了幾句。蔣介石臨上車時,吩咐馬鴻逵到台灣去。(馬振宇《逃離寧夏前後的馬鴻逵》)

馬與最高當局見麵的場麵如此,此後路途之艱難不問可知。下午,總統府就來人照會,要搭乘兩航(即國民黨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去台灣,不要驚動“飛虎隊”(即陳納德的飛機)。這就無異於已受到控製監視了,所以馬鴻逵慨歎:“不相信我了。敗軍之將,雞犬不如。”

馬鴻逵以17000銀元券,向中國航空公司包了一架“空中行宮”式客機,於10月13日飛赴台灣。起飛前,馬鴻逵還派人把“寧夏省財政廳”派來領軍餉的科長雷某找來,令其把所領軍餉1700餘兩黃金交出來,全部帶走,這大概是馬鴻逵的最後一次喝兵血。他從白市驛機場起飛時無一人送行。機場上有兩個上校軍官,見馬的警衛人員攜帶槍支,即命將槍全部交出,鎖在駕駛艙的鐵箱內,中途,馬鴻逵命電台與柳州的白崇禧聯係,回電稱:“柳州危急,現正在激戰中,你們不要來,白長官不能通話。”飛機在廣州、汕頭降落兩次,直到14日上午11時始到達台北機場。“台灣省主席”陳誠、保安司令彭孟緝等都到機場迎接,算是給了點臉麵。馬鴻逵住在自己所購的古亭區和平西路二段23號住宅內。蔣介石到台灣後,又給馬鴻逵以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的名義。

但是,“二馬”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國民黨“監察院”鼓動山西省一些監察委員,對馬鴻逵、馬步芳提出彈劾案,罪名是“貽誤軍機,喪失防地”,“行政院”也給馬鴻逵以“撤職查辦”的處分。馬步芳到台灣的時間比馬鴻逵早5天,但他到後即溜之大吉,取得出國護照,飛到埃及去了。所謂“彈劾”,他以遠居尼羅河畔而毫不在乎,隻落得在台灣的馬鴻逵一人承受。但國民黨對其大員的所謂“彈劾”、“撤職查辦”一類,不過是官樣文章而已,何況也有“社會輿論”為其鳴不平。當時有人指出:整個大陸均已丟失,為何單罪此兩人,豈非他們“不是嫡係”之故!所以還是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