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智與情感
以前,人們也曾質疑商朝的存在,但清光緒年間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商朝的存在,而安陽殷墟的發掘,更佐證了太史公在《史記》中記載的商朝世係的準確性。對此,王國維先生認為:“由殷周世係之確實,因之推想夏後氏世係之確實,此又當然之事也。”
從情感上講,否認夏朝存在,華夏文明似乎失去了根源;從理智上講,以甲骨文作為文化承載的商王朝,其文字和政治社會體係絕不可能是商人一下子創立起來的。甲骨文既然是高度成熟的文字,聯想到倉頡造字的傳說,中間似乎出現了一個文字傳承的斷檔。這個斷檔,應該就是夏文字。
因此,尋找夏朝,除了發掘夏朝的文明遺跡,探尋夏朝文字,更是證明夏朝存在的重要突破點,正如以甲骨文確認商朝一樣。
繞不過去的大禹
“大禹治水”無疑是千百年來華夏大地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其影響可謂曆久彌深。
在卷帙浩繁的史籍中,無論是《史記》、《尚書》,還是《水經注》、《山海經》等,均對大禹治水有詳細的記載。人們熟悉的“禹鑄九鼎”、“三過家門而不入”、“鯉魚躍龍門”等,也典出大禹。禹的功績實在太大,所以後人冠之以“大”,稱“大禹”。
那麼,大禹治水究竟是曆史事實還是神話傳說?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大禹與夏朝又有什麼關係呢?
1.禹是一條蟲
關於是否真有大禹其人,有些人曾提出過懷疑。疑古派學者認為,曆史上並無大禹其人,禹其實是條蟲!其主要根據是《說文解字》中解釋“禹”中有“蟲”字,又釋“禹”之下半部分為“獸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義,極像蜥蠍。而傳世青銅器上“螭”的紋飾,正是蜥蜴形狀,因此禹有出於九鼎紋飾的可能。
禹的父親是鯀,《說文解字》釋鯀為大魚,《國語》說鯀是一種水物。《淮南子》也說禹化為黃熊,因而禹與鯀相類,也是一種水物。《天問》、《山海經》等說鯀死後三年不腐,後用刀剖腹生出禹。另有史料說諸多水族動物曾助大禹治水,因此有人說禹與它們同類。
但是,根據記載,曆史上確有大禹其人。
首先,諸多史書如《大禹謨》、《禹貢》、《左傳》、《國語》、《史記》等對大禹都有記載。特別是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第二》,對禹從出生到治水經曆,一直寫到“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如果大禹隻是子虛烏有,治學嚴謹的太史公又何需詳述其生平?
其次,無論是《吳越春秋》、《史記》,還是《竹書紀年》、《越絕書》等,都認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的後裔。《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說:“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至今,紹興大禹陵一帶仍存有姒姓的村落,應該就是當年為禹守陵人的後裔。倘若曆史上沒有禹其人,為一座空塚守幾千年,似乎於理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