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軍力三百年不衰的大明王朝(1)(1 / 3)

曾幾何時,一提及明朝,人們想到的是慘烈的黨爭之禍、恐怖的廠衛製度、昏愚無能的皇帝,明朝在國人眼中成了一個極端專製、腐朽不堪的沒落王朝。那麼明朝究竟是一個“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強盛王朝,還是一個專製腐敗、積貧積弱的孱弱王朝?明初為何建都南京,而後朱棣又為何遷都北京?軍力堪稱當時世界之最的明軍為何屢敗於滿清八旗?

一個被弱化的王朝

都說明王朝有三大特色:宦官專權、特務統治、官僚結黨。這一觀點長期以來占據著評價明朝曆史的主流地位,導致明朝近三百年的曆史始終籠罩在灰色的迷霧中。

1.軍力孱弱的謊言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明朝對內不足以安眾生,對外不足以撫四海,似乎是一個對外孱弱不堪,對內弊端叢生的王朝。

在世人眼中,明朝軍隊曾蒙羞於倭寇,又接連敗於八旗鐵騎,最後百萬之師竟被十數萬八旗軍打得灰飛煙滅,明軍因此成了人們嘲諷的對象,甚至成了連宋軍都不如的孱弱之師,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明朝是一個被世人弱化的王朝,明朝軍力孱弱的觀點也隻是謊言。翻看曆史資料就會發現,明朝軍力的強大超乎人們的想象,而由強大的明朝軍隊支撐起來的大明王朝竟被誤讀了三百年。

2.軍力最強盛的王朝

確實,明朝軍隊在倭寇的騷擾下曾一度疲於奔命,明朝軍隊沒有像南宋一樣在蠻夷入侵的情況下守住半壁河山,最後一敗再敗,竟至河山淪陷,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從客觀上來說,我們必須承認明朝軍隊,尤其是明初時的明朝軍隊,他們是中國封建曆史上完全可以與漢唐鐵騎相媲美的虎狼之師。這樣的說辭並非是對明朝的吹捧,而是一個客觀的評價。

要知道,明朝軍隊是在與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軍的作戰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明朝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徹底驅逐蒙古人的文明,明朝軍隊是當時唯一能夠深入蒙古人的腹地,並迫使蒙古人臣服,最終取消皇帝稱號,接受明朝冊封的軍隊。元末,蒙古軍雖較之其鼎盛時期氣勢已衰,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事實上蒙古軍,特別是退守塞外的蒙古軍依然延續了驍勇善戰的傳統,依然有著極強的戰鬥力。元朝末年的蒙古邊軍在與周邊的幾大蒙古汗國的較量中都取得了勝利,即使在元朝敗退大漠以後,他們依然可以將前來趁火打劫的其他汗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並在草原重新站穩了腳跟。他們雖然是瘦下去的駱駝,但依然是凶猛的虎狼。能夠戰勝這樣強大的對手,也從側麵映襯了明軍當時的強大。

曆史上,秦隋王朝威風一時,聲震天下,但曇花一現;強漢盛唐曆來為世人所樂道,其實也都是百年而衰;元朝興於朝,敗於夕,轉眼便急遽地淹沒在曆史的洪流中;滿清自康乾之後國屢蒙羞,就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明軍自初建之期,掃元軍,征漠北,平安南,蕩倭寇,敗日軍,收台灣,屢建奇功,其軍力竟保持近三百年不衰,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十分罕見的。

3.明朝的機械化正規軍

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始終未減,從建國到滅亡,明朝的軍費一直都在國庫收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巨額軍費除了用於供養數量龐大的軍隊外,相當一部分用於火器的研製和生產。明朝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這也是明朝軍力強盛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火器的蓬勃發展,明軍普遍裝備了火器。讓我們看一下明代正規軍的裝備:每一營(約5000人)用霹靂炮3600杆,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步槍、大連珠炮200杆,合用藥675斤;盞口將軍160位(盞口將軍是明代對野戰重型炮的稱呼),另外有1000騎兵。由此可見,明朝的軍事實力相當強,有重炮,有很多使用火藥的攻擊武器,明軍其實是高度“機械化”和“現代化”的軍隊。有著這樣高科技裝備的明朝軍隊又豈能說是軟弱之師呢?

傳奇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開國之君,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史稱明太祖。他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出身微賤的皇帝,也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起於寒微,不懈奮鬥,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最終推翻蒙元,建立大明王朝。

1.龍興之地

據明朝大臣危素根據朱元璋口述而寫的《禦製皇陵碑》記載:“皇考五十,居鍾離之東鄉,而朕生焉。”也就是說,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之東鄉,這種說法在明初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但是後來朱元璋的出生地在各種傳說中逐漸發生了變異,形成了一種朱元璋生於泗州盱眙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