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各國大同小異的軍銜等級(1 / 1)

軍銜是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軍事製度。盡管國際上沒有統一的固定模式,但等級設置大同小異,基本上是師長以上職務為將官,團、營職務為校官,連、排職務為尉官。特別在一些關鍵職務上基本一致,成為國際上軍銜製度的慣例。

即把上尉、上校、少將固定為連長、團長和師長的基本軍銜。軍銜與職務有這樣的對應關係,是有其曆史淵源的。上尉一詞來源於拉丁語(Capitanens),是首領的意思,指揮一個連的人。中世紀後期就稱為上尉,變成連長的銜稱。現代德文中,上尉與連長是同一詞。中尉是上尉代理人的職務。15世紀時,副連長稱中尉,以後便成了軍銜一個等級的名稱。上校一詞源於意大利語(Colonna),16世紀開始把上校作為團長的稱謂。中校也從作為團長助手的職務,演變成副團長的銜稱。18世紀後,少校則主要任命為營長。將軍一詞源於拉丁語(Generalis),意思是總的、主要的,是一種顯貴的職務,後來演變為軍銜。隨著軍隊陸續出現旅、師、軍、集團軍等較大的編製,就把將軍分為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幾個等級,分別授予對應職務的軍官。至今法語中仍稱準將是“旅將軍”,少將為“師將軍”,中將是“軍將軍”,上將是“集團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