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全部組成是:2處發射陣地、3個指揮中心、5個通信中繼站、15部雷達、30顆衛星、250個地下發射井和250枚攔截導彈係統。
具體地說,NMD是由5大部分組成的,即預警衛星、改進的預警雷達、地基雷達、地基攔截彈和作戰管理指揮控製通信係統。
預警衛星用於探測敵方導彈的發射,提供預警和敵方彈道導彈發射點和落點的信息。這些衛星都屬於天基紅外係統,也就是說靠敵方發射導彈時噴射的煙火的紅外輻射信號來探測導彈。
改迸的預警雷達,它們是NMD係統的“眼睛”,能預警到4000-4800千米遠的目標。美國除要改進現有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地彈預警雷達以及部署在加州與馬薩諸塞州的“鋪路爪”雷達外,還要在亞洲地區新建一個早期預警雷達。
地基雷達是一種X波段、寬頻帶、大孔徑相控陣雷達,將地基攔截彈導引到作戰空域。
地基攔截彈是NMD的核心,由助推火箭和攔截器(彈頭)組成,前者將攔截器送到目標鄰近,後者能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在尋找和鎖定目標後與之相撞,將它擊落在太空上。
作戰管理指揮控製通信係統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絡把上述係統聯係起來。
這些係統部署後,24顆整天圍繞地球不斷旋轉的低軌道預警衛星和6顆高軌道衛星,一旦探測到敵方發射導彈,立刻跟蹤其紅外輻射信號。通過作戰管理指揮控製通信係統,衛星除將導彈的飛行彈道“告訴”指揮中心外,還要為預警雷達和地基雷達指示目標。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後,將導彈的跟蹤和評估數據轉告地基雷達。一旦收到美國航天司令部的發射命令後,攔截彈就騰空而起。攔截器靠攜帶的紅外探測器盯上來襲導彈後,竭盡全力(靠動能)與它相撞,與對方同歸於盡。
介紹
反導彈導彈利用紅外跟蹤原理搜尋敵方進攻導彈,識別真假彈頭,然後在地球大氣層外攔截敵方進攻導彈,並用激光武器將其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