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康自選集中 生存實驗03(1 / 3)

七重外殼 第一章

1999年8月23日,小甘和姐夫乘坐中航波音747客機到達舊金山。姐夫斯托恩·吳,中文名字吳中,買的是單程機票,給甘又明買的是往返機票。小甘打算在七天後返回北京,去上他的大學三年級課程。

在舊金山他們沒出機場,直接坐上聯合航空公司去休斯敦的麥道飛機。抵達這個航天城時已是萬家燈火了。高速公路上的車燈組成流動跳蕩、十分明亮的光網,城市的燈光照徹夜空,把這座新興城市映成一個透明的巨大星團。飛機開始下降,耳朵裏嗡嗡作響,那個巨大的亮星團開始分解出異彩紛呈的霓虹燈光。直到這時,甘又明才相信自己真的到了美國。

下了飛機,他們乘坐地下有軌電車來到一個停車場,吳中找到自己那輛銀灰色的汽車,用遙控打開車門。十分鍾後他們已來到高速公路上。吳中扳動一個開關後便鬆開方向盤,從隨身皮包裏取出一個小巧的辦公機,開始同基地聯絡。

“我在為你辦理進基地的手續。”他簡短地說。

甘又明驚訝地看著這輛無人駕駛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駛。路上,除了對麵的汽車刷刷地掠過去之外,百裏路麵見不到一個行人和警察。在這道機械洪流中,甘又明真正體會到為什麼“汽車人”在美國的動畫片中大行其道。他們的汽車對前邊汽車追尾太緊時,甘又明免不了心中忐忑,斯托恩·吳猜到他的心思,從辦公機上抬起頭,平淡地說:

“放心,它有最先進的防撞功能。”

甘問:“它是衛星導航?我見資料上介紹過,說這種自動駕駛方式是下個世紀的技術。”

姐夫微微一笑:“國內的資料比國外的現狀常常有5-10年的滯後期,我帶你去的B基地又是美國國內最超前的。你在那兒可以看到許多科幻性的技術,它可以說是21世紀科技社會的一個預展。比如這輛汽車,你知道它是什麼動力嗎?”

不是姐夫問,他還真沒想這個問題。他看看汽車,外形和汽油車沒什麼區別,車速表上的指針已超過了150英裏,汽車行駛得異常平穩。他猜道:

“從外形看當然不是太陽能汽車,是高能電池的電動汽車?氫氧電池的電動汽車?高容量儲氫金屬的氫動力汽車?在我的印象中,這些都是公元2000年以後的未來汽車。”

吳中搖搖頭:“都不是。這輛汽車是慣性能驅動,它裝備有十二個像普通汽車汽缸大小的飛輪,秒速30萬轉。所以儲能量很大,充電一次可以行駛一千公裏。飛輪懸浮在一個超導體形成的巨大磁場裏,基本沒有磨擦損失,使慣性能在受控狀態下逐步轉化為電能。這是代替汽油車的多種方案之一,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

甘又明半是哂笑的說:“也許,B基地裏還有能給植物授粉的微型昆蟲機器?有克隆人?有光孤立子通信?有激光驅動的宇宙飛船?”

斯托恩·吳扭頭看他一眼,平靜地說:“沒錯,除了‘克隆人’囿於倫理問題沒有付諸實施外,其他的都已投入實用或小規模試用。”

之後他就不再說話,在他的辦公機上專心致誌地辦公。甘又明不由得暗暗打量他的側影。他的相貌平常,身體比較單薄,大腦門,有如女性般的纖纖十指在電腦鍵盤上翻飛自如,時而停下來在屏幕上迅速瀏覽一下從基地發來的數據。

如魚得水。甘又明腦子裏老是重複這兩個字。這個文弱青年在科技社會裏真是如魚得水,無怪乎姐姐是那樣愛他、崇拜他。這種人正是21世紀的弄潮兒,在女性心目中,他們已代替了那些筋腱突出的西部牛仔英雄。